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射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高深莫测的一种占卜游戏。《红楼梦》里宝玉和姐妹们玩的只是射覆的皮毛而已。
所谓射覆有点像《西游记》车迟国斗法里面的“隔板猜物”,是指覆的一方在瓯、盂、纱巾等器具下覆盖一个物件,然后让射的一方来猜里面是什么东西。《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颜师古注曰:“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历史上著名的射覆行家是西汉奇人东方朔,相关记载都很有神话色彩,非常玄妙,实在难以解释他为什么玩的那么6。但是《红楼梦》里的“射覆”游戏,还是可以看懂的。
《红楼梦》里宝玉和众姐妹一起玩的“射覆规则”解析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贾宝玉过生日,赶巧了宝琴、岫烟和平儿和他都是同一天生日,大家一起在红香圃设宴欢聚,好不热闹。这时候宝玉提议行酒令,黛玉说把所有的酒令都写了,抓阄决定行哪个。众人一听果然好玩,当即香菱写了,让平儿拈了一个出来,上面写着“射覆”二字。
宝钗一看就笑了,跟大家解释一下说,这个“射覆”是酒令的老祖宗,比一切令都难,在座的很多不会的,还是重新拈一个大家都会玩的吧。
探春才高,就喜欢玩雅的,所以她说:“既拈了出来,如何又毁.如今再拈一个,若是雅俗共赏的,便叫他们行去。咱们行这个”。
然后袭人拈了个“拇战”,也就是划拳,这个大家都会玩,于是有才华的主子小姐们玩“射覆”,没大有文化的丫鬟们玩划拳,湘云虽然才高,但性格爽利,不喜欢射覆“闷人”,所以她划拳去了。
从后文中大家射覆的过程来看,《红楼梦》里额射覆是这样的规则:
首先是拿了令骰令盆来,开始掷骰子决定对家。比如宝琴想一掷,是三个点,她就负责覆。往下挨着掷,谁能也掷出三个点来,就和宝琴玩对家,是射的一方。三次都射不中,就要罚一杯。然后由宝琴的下家再开始,以此类推。
然后,具体怎么射覆呢?比如宝琴和香菱射覆。宝琴先想一个事物,再想一句包含这个事物的成语、诗词或典故。但是她不能把这个成语、诗词或典故全部念出来,而是要挑其中一个字说出来,让香菱来猜。
通俗来说就是宝琴出谜语,香菱来猜。
香菱只有先猜到宝琴所想的那一句成语、诗词或典故,才能猜到宝琴一开始想的那个事物是什么。但是,她也不能直接说出来,而是要以成语、诗词和典故的形式表达出来,还不能说整句,也要从中选一个字来射,如果说中了宝琴自然明白,香菱才算过关。
所以,宝钗才说这个“射覆”比一切酒令都难,如果不是饱读诗书,仅凭小聪明是不可能玩的转的,丫鬟们很多都不识字,就连王熙凤也玩不了这个。
即使敢玩“射覆”的众位才女才子们,其实也难度不小,所以宝琴又缩小了范围,要求所覆的东西物什,必须要是“室内生春”,也就是说只能说红香圃以内的,不能外面大千世界随便乱说,那就真法猜了。
作者安排宝玉和姐妹们一起玩“射覆”游戏,一方面可以凸显众姐妹的才华,另外,按照曹雪芹一贯的写作习惯,这个“射覆”也包含了人物性格写照和命运伏笔。
详解《红楼梦》中众人“射覆”酒令的玩法和典故出处
规则制定好了,那么就开始游戏。首先是宝琴和香菱“射覆”,宝琴覆,香菱射。又请教如何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宝琴看了看周围,选中了“红香圃”门斗上三个字中的“圃”,然后,她想到了一个“吾不如老圃”的典故,这个“”出自《论语》。
《论语》原文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解释为:弟子樊迟请教孔子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又请教如何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宝琴从“吾不如老圃”这句话中选择了一个“老”字说给香菱,让她来射她一开始想的事物是什么。香菱虽然学诗学的不错,但是文化功底不够,尤其是融会贯通的能力不足,一时猜不到。
湘云是个热心肠的大才女,她想帮香菱,所以她“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湘云的“药”出自陆游的古诗“治地开药圃”她选择了这句诗中的“药”字,就正好射中宝琴的“圃”。可以说非常机智了。
探春和宝钗的射覆是这样的,探春覆了的事物是“鸡”,古人以“鸡人”指报晓,“鸡窗”指书斋。所以探春先说了“人”,又说了“窗”,宝钗一听就猜到了,她覆的是“鸡”,所以,射了一个“埘”字,取自《诗经·君子于役》中“鸡栖于埘”的词句,所以“二人一笑,各饮一口门杯”。
《红楼梦》中还有一处提到了“鸡人”,就是“贾*悲谶语”中薛宝钗的谜面诗: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午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里宝钗又一次关联到“鸡人”的典故,影射,宝玉出家,宝钗独守空房的凄凉惨淡的结局。
李纨和岫烟射覆,李纨覆了一个“瓢”字,岫烟射了一个‘绿’字,两人会意,这是猜中了,射着了,“各饮一口”。
李纨想到的事物是席上的酒杯,也就是“樽”,她想到的诗句是苏辙的“瓢樽空挂壁”或者刘言史的“独坐间瓢尊”,都有孤独忧思的意思,暗合李纨寡妇的生活状态。
她说了一个“瓢”字,邢岫烟会意,应该是想到了杜甫的诗句“瓢弃尊(樽)无绿”,所以她射了一个‘绿’字就算是猜中了。古代传统的酿酒很多是绿色的,樽和瓢都有酒具的意思。
宝钗和宝玉的射覆,隐含了两人“神女有梦,襄王无心”的婚姻悲剧
下面说说宝钗和宝玉的射覆,比其它人的更有意思,不仅写的非常详细,典故出处都有交代,而且还有很多人物命运的暗示。
宝钗有很多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表现,自己整天宣扬封建礼教,又觉得“金玉良缘”没意思要远着宝玉,但事实上她一直在经营和宝玉的感情。
这次“射覆”也是宝钗对宝玉情感外露的表现之一。红香圃里面事物那么多,宝钗为什么非要覆宝玉,她想就是她心里最在乎的宝玉的“玉”,所以她说了个“宝”字。
宝玉是非常抗拒“金玉良缘”的,他只爱黛玉,不爱宝钗,所以他根本不接宝钗的话茬,反而把话头又还给了宝钗。宝玉射了一个“钗”字。
这就是宝钗有意,宝玉无心的非常明显的表现了。“宝钗”本身就有分离的寓意,《正字通》:“钗,妇人两股笄。”可见钗为双股簪子,因两股分叉,故以隐喻夫妻、情侣的“分离”,《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其中的“钗”个个都是历经分离的薄命女子。
宝玉说的旧诗“敲断玉钗红烛冷”。这首诗全文是这样的:
荼蘼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诗中描写的是一个寂寞的妻在家中思念远行未归的丈夫,夜里睡不着,只能燃起红烛,敲击玉钗,计算丈夫的行程的情景。
诗中的“荼蘼”关联《红楼梦》中的“开到荼蘼花事了”,“翠掩重门”关联宝钗咏白海棠的“珍重芳姿昼掩门”都是宝玉和宝钗结局凄冷悲苦,离乱相思的预兆,应该是宝玉不愿意和宝钗共守清贫,好好过日子,而是悬崖撒手,和甄士隐一样出家。
接着因为湘云质疑“宝玉”没有典故,香菱又提到了“此乡多宝玉”“宝钗无日不生尘”的诗句。
先说一下“此乡多宝玉”出自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送杨瑗尉南海》: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岑参对将要前往荒远的南州做县尉的朋友杨瑗表示理解和同情,委婉的安慰他南州虽然遥远荒蛮,但风景独特,尤其是多产珍宝珠玉,你不要厌恶当地的清贫。
这里可能是在影射《红楼梦》结局,贾府败落之后,宝玉和宝钗成了贫贱夫妻,关联宝玉的判词《西江月》“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以及宝钗的“随分从时”,应该是宝钗劝慰宝玉要忍耐清贫,好好过日子。
再来看香菱说的“宝钗无日不生尘”,出自李商隐的《残花》: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这又是一首春怨诗,诗中惋惜“残花”,因为留不住春光,只能掩关独梦,宝钗这样好看的饰品也只能仍在一边,任由落满灰尘。可能也是在暗示结局宝玉出家后,宝钗守寡的孤苦凄凉生活状态。
南山橘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