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春节,原名元旦,最早见于南朝梁人箫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此外又称元日,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中有载:“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它标志着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一年伊始,万象更新。
虽是如此,但旧时春节,自腊月八日就开始了。至今仍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几千年下来,关于庆贺春节的方式积累了不少,譬如放爆竹,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通俗编俳优》有载:“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细思之,还是古人会玩。但如果了解古人爆竹始初用于惊惮和驱逐恶*,便对此高危之举不足为奇了。如《荆楚岁时记》就有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
至唐朝,爆竹才用于助兴,如唐诗《早春》有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又有最脍炙人口的宋诗《元日》:“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等等。
此外,还有贴门神,与放爆竹一样,这是最早的驱邪镇妖的方式,后来渐渐演变为祈福的装饰画。另有两旁贴有对仗工整、结构严谨的对联,写上主人的心愿,一派吉祥喜乐。晚清《春明采风志》里就记载了北京过年买春联的情景:“塾师学长,多卖对联者。”。
更有除夕当天,不仅皇帝亲礼,而且普通百姓家都要隆重地举行祈求神灵保佑的祭神活动,以及表示怀念并希望得到祖先赐福的祭祖活动。
至元日当天,亲友间互相走动拜年,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士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至清朝,民间仍盛行登门拜年相互请客吃饭的习俗,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载:”士民之家,新衣冠,束佩带……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出门迎喜……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新禧纳福。”道尽当时春节拜年的盛景。
作为主要描写贵族生活的鸿篇巨著《红楼梦》,当然无法避开关于这个岁时之首的描写。而且仅通过一次关于春节的描写,就占据了第五十三回整整一回篇幅。自腊月到除夕,写尽贾府春节前的各种忙碌和除夕祭祖的庄严气派。
节前准备。
如前面所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当天,需要熬制食用腊八粥,馈赠亲友。虽在第五十三回没有直接描写腊八的景象,但在《红楼梦》中是有反应的,如第十九回贾宝玉和林黛玉说起耗子偷香芋的故事,就点到了腊八粥。此风俗早在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至今,许多地方仍延续此风。
腊八过后,便开始进入年事准备阶段,最先是“扫房”,《清嘉录》中有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这一天,人们打扫房屋,清扫庭院,粉刷墙壁,修理门窗等等,力求焕然一新。
《红楼梦》中就有关于年前大扫除的描写:
先有开宗祠,着人打扫,擦抹金银供器,请神主,预备悬供遗真影像。此时荣宁二府内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忙完扫除的事儿,就得预备压岁锞子了,单单宁府的压岁金锞子就有一百五十多两,共倾了两百多个,样式各异,但都寓意吉祥。当然,这也仅是金锞子而已,银锞子自然要更多。
而后便是打发贾蓉去光禄寺领皇上赏赐的春祭。宁荣二府每年春节前都能拿到的印有“皇恩永锡”*布口袋装着银子。这上领皇上天恩,下锡祖宗福荫的体面,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有,而只是贵为王公的人家所特有的。所以将其领回来后,请贾母等家长过目后,须得供在祖宗灵前,以示感恩。
当然,宁荣二府这样的世袭贵族,仅靠那点微薄的俸禄是不足以维持几百口人的大家庭运转的。他们主要收入来源,是名下的庄田,如宁府有八九处庄子,荣府比宁府还多几倍。这些庄子交由外面的庄头管理,至年底就要收取租金。黑山村的庄头乌进孝,风雪中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宁府,贾珍见后还问他:“你怎么才来?”。
乌进孝此次带来的货物,有鹿、獐、狍、猪、羊、鱼、虾、鸡、鸭、鹅、野鸡、兔子等,囊括飞禽走兽,山珍海味。有炭、米、糯粳、杂色粱谷等,有现银二千五百两。另外还有孝敬哥儿姐儿玩的活鹿两对、白兔四对、黑兔四对、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真叫人眼花缭乱,可是在贾珍看来仍觉得不满足,他和乌进孝说:“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擂台来了。”说完又和乌进孝哭穷,称这两年费钱的事,摆明了态度:“不和你们要,找谁去!”可见宁荣二府这样的人家,身家都在庄田上,当然也刻画出地主对庄头的算计。
旧时,凡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采办年货了,香烛纸马,各色吃食,这些年货离年越近就越贵,老话“腊月水土贵三分”就是这个意思,一般寒门小户,因凑钱不易,往往到年近了才有钱买货,而宁荣二府的年货一般早早就有庄头送来了。
忙到腊月二十九,两府中才将春节准备工作做好,备好各色斋供,换了门神、贴了新对联,挂上新的桃符,里外焕然一新。宁府是贾家宗族祭祀之所,故自大门自正堂,层层正门大开,两边朱红大高烛一路点亮,毫不气派。
祭祖
除夕当天,有封诰者需要按品大妆,进宫朝贺,贾母是一品诰命,故坐八人大轿在前,领一众有诰命的媳妇进宫,领完宴后方回。至贾府,轿子直接停在宁府暖阁下,那些没有资格入朝的贾府子弟,都已经在宁府门前排版等着伺候。
这一次贾府祭祖,是通过薛宝琴的眼睛打量出来的。
贾府的宗祠在宁府西边另外一个院子,在黑油栅栏内有五间大门,中有抱厦,后才是正殿,俱悬有匾额和对联,匾额为太傅亲笔,对联乃先皇御笔,说明了贾家这开国勋贵与皇家的关系。
除夕祭祖尤为隆重,贾府合族皆须到场,排班立定,场面宏大。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献爵凡三,拜兴其后,再焚帛奠酒。供奉祭品,逐次传递,直至贾母进馔,铺叙族人次第行李,场面整肃严整,礼节井然有序,蔚为壮观。
进馔完成后,各人归序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众人跪拜,一时“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都塞得毫无空隙,并且有音乐伴礼仪,可听到铿锵叮当金铃玉佩摇曳之声,起跪靴履飒沓之响。此处可见贾府男女祭祀礼仪叙次井井,再从跪拜颯沓之声可闻其庄严肃穆,从地无空隙可见贾家之人丁兴旺。
给长者行礼
祭祀完毕之后,作为贾府最年高者,合族男女都需到荣府向其行跪拜之礼。贾敬、贾赦等男丁早退至荣府专侯贾母行礼。而尤氏早在打理出上房供贾母歇息,地上铺满了红毡,大火盆是流金珐琅的,炕上的毡子亦是猩红色的,外加大红彩绣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坐垫等等。这是文中对尤氏上房最详细的一次描写,其豪华气派,又区别于秦可卿之房的绮靡奢华。
贾母坐下后,宝琴众姐妹才在地下的雕漆椅上坐了,尤氏和贾蓉媳妇则挨个奉茶,家礼次第一丝不乱。吃过茶,贾母才领着众人回荣府,两府男女、小厮、丫环们方根据各人的差役等级先后行礼。礼毕方散了压岁钱等物。这是旧时除夕守岁习俗,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就有载:
“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阖家团拜,更尽分岁,散*钱金银锞锭”
这一除夕夜,以摆上合欢宴为终结。
进宫朝贺
次日大年初一,天刚至五鼓,贾母等有诰封者皆按品大妆进宫朝贺。《帝京岁时纪胜》中载到:“除夕之次,肩與簇之,车马辚辚,百官趋朝,贺元旦也”,可知正月初一进宫朝贺是国礼,违背不得。
此后,其他春节各项活动作者皆选择了略写,但读者仍能对当时的春节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还清楚地知道,原来贾府这样的贵族,过年与普通百姓并无二致,他们也会换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也会成天忙着请人吃年酒,看戏;也会爆竹起火,人声杂沓,沉浸于喜庆的气氛中。这种花团锦簇,笑语喧闹,络绎不绝,无论古今,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曹雪芹笔下的贾府过年,将中华民族的春节传统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