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小说原著与《封神演义》小说原著都是明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几百年来,深受大众喜爱,近日重读这两部小说原著,发现两部小说之间有诸多文字相同的段落与相似的故事情节,因此推测这两部小说在创作时后成书的小说作者参阅了前成书小说的内容。根据网上资料,认为《西游记》小说原著成书早于《封神演义》小说原著,理由是《西游记》小说原著作者吴承恩(—)在世时间早于《封神演义》原著作者许仲琳(-),但从这两部小说的内容看,《封神演义》成书时间未必晚于《西游记》成书时间,结合《西游记》内容分析,吴承恩是否是《西游记》作者值得商榷。下面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西游记》小说原著与《封神演义》小说原著中三段几乎相同的文字
1.第一段几乎相同的文字:
原文:子牙大喜,在渑池县住了数日,择日起兵。那日,整顿人马,离了渑池县,前往*河而来。时近隆冬天气,众将官重重铁铠,迭迭征衣,寒气甚胜。怎见得好冷,有赞为证:重衾无暖气,袖手似揣冰。败叶垂霜蕊,苍松挂冻铃。地裂因寒甚,池平为水凝。鱼舟空钓线,仙观没人行。樵子愁柴少,王孙喜炭增。征人须似铁,诗客笔如零。皮袄犹嫌薄,貂裘尚恨轻。蒲团僵老衲,纸帐旅*惊。莫讶寒威重,兵行令若霆。(《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武王白鱼跳龙舟)原文:三藏道:“徒弟,果然冷。你看,就是那衾无重暖气,袖手似揣冰。此时败叶垂霜蕊,苍松挂冻铃。地裂因寒甚,池平为水凝。渔舟不见叟,山寺怎逢僧?樵子愁柴少,王孙喜炭增。征人须似铁,诗客笔如菱。皮袄犹嫌薄,貂裘尚恨轻。蒲团僵老衲,纸帐旅*惊。绣被重裀褥,浑身战抖铃。”(《西游记》48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
2.第二段几乎相同的文字
原文:纣王大喜曰:“此时正好赏雪。”命左右暖注金樽,重斟杯斝,酣饮交欢。怎见好雪,有赞为证:彤云密布,冷雾缤纷。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中;冷雾缤纷,大雪漫漫铺地下。真个是:六花片片飞琼,千树株株倚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浑失素,皓鹤竟无形。平添四海三江水,压倒东西几树松。却便似:战败玉龙三百万;果然是:退鳞残甲满空飞。但只见: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图。好雪!真个是:柳絮满挢,梨花盖舍。柳絮满挢,挢边渔叟挂蓑衣;梨花盖舍,舍下野翁煨榾柮。客子难沽酒,苍头苦觅梅。洒洒潇潇裁蝶翅,飘飘荡荡剪鹅衣。团团滚滚随风势,飕飕冷气透幽帏。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封神演义》第八十九回纣王敲骨剖孕妇)
原文:行者道:“怪道你们害冷哩,却是这般大雪!”四人眼同观看,好雪!但见那:彤云密布,惨雾重浸。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好雪!柳絮漫桥,梨花盖舍。柳絮漫桥,桥边渔叟挂蓑衣;梨花盖舍,舍下野翁煨。客子难沽酒,苍头苦觅梅。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团团滚滚随风势,迭迭层层道路迷。阵阵寒威穿小幕,飕飕冷气透幽帏。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那场雪,纷纷洒洒,果如剪玉飞绵。(《西游记》48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
3.第三段几乎相同的文字
原文: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诗曰: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第六十一回太极图殷洪绝命)原文: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二.《西游记》小说原著与《封神演义》小说原著中几个相似的故事情节
1.《封神演义》中石矶娘娘,修行地--骷髅山白骨洞,顽石成精。
原文:太乙真人罩了石矶,石矶在罩内不知东西南北。真人用两手一拍,那罩内腾腾焰起,烈烈光生,九条火龙盘绕──此乃三昧神火烧炼石矶。一声雷响,把娘娘真形炼出,乃是一块顽石(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矶)
《西游记》白骨夫人,白骨成精。
原文: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2.《封神演义》申公豹把头割下来抛向空中,被白鹤衔走。
原文:申公豹去了道巾,执剑在手,左手提住青丝,右手将剑一刎,把头割将下来,其身不倒;复将头望空中一掷,那颗头盘盘旋旋,只管上去了。子牙乃忠厚君子,仰面呆看,其头旋得只见一些黑影。不说子牙受惑,且说南极仙翁送子牙不曾进宫去,在宫门前少憩片时。只见申公豹乘虎赶子牙,赶至麒麟崖前,指手画脚讲论。又见申公豹的头游在空中。仙翁曰:“子牙乃忠厚君子,险些儿被这孽障惑了!”忙唤:“白鹤童儿那里?”童子答曰:“弟子在。”“你快化一只白鹤,把申公豹的头衔了,往南海走走来。”童子得法旨,便化鹤飞起,把申公豹的头衔着往南海去了。(《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姜子牙一上昆仑)
《西游记》虎力大仙砍下的头被*犬衔去,鹿力大仙的五脏心肝被饿鹰抓去。
原文:虎力也只得去,被几个刽子手,也捆翻在地,幌一幌,把头砍下,一脚也踢将去,滚了有三十余步,他腔子里也不出血,也叫一声:“头来!”行者即忙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条*犬跑入场中,把那道士头一口衔来,径跑到御水河边丢下不题。
原文:鹿力道:“宽心,料我决不输与他。”你看他也象孙大圣,摇摇摆摆,径入杀场,被刽子手套上绳,将牛耳短刀,唿喇的一声,割开肚腹,他也拿出肝肠,用手理弄。行者即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作一只饿鹰,展开翅爪,飕的把他五脏心肝,尽情抓去,不知飞向何方受用。(《西游记》第四十六回)
3.《封神演义》白猿精袁洪被砍下头来又长出头来。
原文:众将把白猿拥至辕门,杨戬将白猿一刀,只见猿头落下地来;他颈上无血,有一道青气,冲出颈子,长出一朵白莲花来。只见花一放一收,又是一个猴头;杨戬连砍数刀,一样如此,忙来报与子牙,子牙急出营来看,果然如此。子牙曰:“这猿猴既能采天地之灵气,便会炼日月之精华,故有此变化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
《西游记》孙悟空被砍下头来又长出头来,牛魔王被砍下头来又长出头来
原文:那大圣径至杀场里面,被刽子手挝住了,捆做一团,按在那土墩高处,只听喊一声:“开刀!”飕的把个头砍将下来,又被刽子手一脚踢了去,好似滚西瓜一般,滚有三四十步远近。行者腔子中更不出血,只听得肚里叫声:“头来!”慌得鹿力大仙见有这般手段,即念咒语,教本坊土地神祗:“将人头扯住,待我赢了和尚,奏了国王,与你把小祠堂盖作大庙宇,泥塑像改作正金身。”原来那些土地神祗因他有五雷法,也服他使唤,暗中真个把行者头按住了。行者又叫声:“头来!”那头一似生根,莫想得动。行者心焦,捻着拳,挣了一挣,将捆的绳子就皆挣断,喝声:“长!”飕的腔子内长出一个头来。(《西游记》第四十六回)
原文:太子即喝一声:“变!”变得三头六臂,飞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斩妖剑望颈项上一挥,不觉得把个牛头斩下。天王收刀,却才与行者相见。那牛王腔子里又钻出一个头来,口吐黑气,眼放金光。被哪吒又砍一剑,头落处,又钻出一个头来。一连砍了十数剑,随即长出十数个头。(《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4.《封神演义》杨戬被花狐貂吃在腹中
原文:花狐貂乃是一兽,只知吃人,那知道吃了杨戬是个祸胎。──杨戬曾过九转炼元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花狐貂把他吃在腹里。──杨戬听着四将计较,杨戬曰:“孽障,也不知我是谁!”把花狐貂的心一捏,那东西叫一声,跌将下来。杨戬现身,把花狐貂一撑两段。(《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西游记》孙悟空被狮子精吞在肚中,孙悟空被红鳞大蟒吞在肚中
原文:随后行者赶到,那怪也张口来吞,却中了他的机关,收了铁棒,迎将上去,被老魔一口吞之。唬得个呆子在草里囊囊咄咄的埋怨道:“这个弼马温,不识进退!那怪来吃你,你如何不走,反去迎他!这一口吞在肚中,今日还是个和尚,明日就是个大恭也!”那魔得胜而去。这呆子才钻出草来,溜回旧路。
原文:却说那老魔吞了行者,以为得计,径回本洞。众妖迎问出战之功,老魔道:“拿了一个来了。”二魔喜道:“哥哥拿的是谁?”老魔道:“是孙行者。”二魔道:“拿在何处?”老魔道:“被我一口吞在腹中哩。”第三个魔头大惊道:“大哥啊,我就不曾吩咐你,孙行者不中吃!”那大圣肚里道:“忒中吃!又禁饥,再不得饿”慌得那小妖道:“大王,不好了!孙行者在你肚里说话哩!”老魔道:“怕他说话!有本事吃了他,没本事摆布他不成?你们快去烧些盐白汤,等我灌下肚去,把他哕出来,慢慢的煎了吃酒。”小妖真个冲了半盆盐汤。老怪一饮而干,洼着口,着实一呕,那大圣在肚里生了根,动也不动,却又拦着喉咙,往外又吐,吐得头晕眼花,*胆都破了,行者越发不动。老魔喘息了,叫声:“孙行者,你不出来?”行者道:“早哩!正好不出来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原文:二人赶过涧去,见那怪盘做一团,竖起头来,张开巨口,要吞八戒,八戒慌得往后便退。这行者反迎上前,被他一口吞之。八戒捶胸跌脚大叫道:“哥耶!倾了你也!”行者在妖精肚里,支着铁棒道:“八戒莫愁,我叫他搭个桥儿你看!”那怪物躬起腰来,就似一道路东虹,八戒道:“虽是象桥,只是没人敢走。”行者道:“我再叫他变做个船儿你看!”在肚里将铁棒撑着肚皮。那怪物肚皮贴地,翘起头来,就似一只赣保船,八戒道:“虽是象船,只是没有桅篷,不好使风。”行者道:“你让开路,等我叫他使个风你看。”又在里面尽着力把铁棒从脊背上一搠将出去,约有五七丈长,就似一根桅杆。那厮忍疼挣命,往前一撺,比使风更快,撺回旧路,下了山有二十余里,却才倒在尘埃,动荡不得,呜呼丧矣。(《西游记》第六十七回)
5.《封神演义》杨戬七十二般变化与白猿精袁洪七十二般变化比拼,白猿精有梅山七兄弟
原文:只见杨戬大战袁洪,袁洪现出原身,起在半空,将杨戬劈头一棍,打得火星迸出。杨戬有七十二变,随化一道金光,起在空中,也照袁洪顶上一刀劈将下来。这袁洪也有八九工夫,随刀化一道白气,护住其身。杨戬大喝曰:“梅山猿头,焉敢弄术!拿住你定要剥皮抽筋!”袁洪大怒曰:“你有多大本领,敢将吾兄弟尽行杀害,我与你势不两立!必擒你碎尸万段,以报其恨!”他二人各使神通,变化无穷,相生相克,各穷其技,凡人世对象、禽兽,无不变化,尽使其巧,俱不见上下。(《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杨戬哪吒收七怪)
袁洪梅山七兄弟
《西游记》杨戬七十二般变化与美猴王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比拼,杨戬有梅山七兄弟
孙悟空大战杨戬梅山七兄弟
原文:这真君领着四太尉、二将*,连本身七兄弟,出营挑战,分付众将,紧守营盘,收全了鹰犬,众草头神得令。真君只到那水帘洞外,见那一群猴,齐齐整整,排作个蟠龙阵势;中*里,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真君道:“那泼妖,怎么称得起齐天之职?”梅山六弟道:“且休赞叹,叫战去来。”原文:真君把那*变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说毕,却道:“他变庙宇,正打处,就走了。”李天王闻言,又把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去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西游记》第六回)
6.《封神演义》、《西游记》中均有大鹏金翅雕
原文:话说羽翼仙饮至一更时分,命张山收去了酒,出了辕门,现了本像,乃大鹏金翅雕。张开二翅,飞在空中,把天也遮黑了半边。好利害!有赞为证。赞曰:二翅遮天云雾迷,空中响亮似春雷。曾搧四海俱见底,吃尽龙王海内鱼。只因怒发西岐难,还是明君福德齐。羽翼根深归正道,至今万载把名题。(第六十二回张山李锦伐西岐)
大鹏金翅雕原文:二菩萨既收了青狮、白象,只有那第三个妖魔不伏,腾开翅,丢了方天戟,扶摇直上,轮利爪要刁捉猴王。原来大圣藏在光中,他怎敢近?如来情知此意,即闪金光,把那鹊巢贯顶之头,迎风一幌,变做鲜红的一块血肉。妖精轮利爪刁他一下,被佛爷把手往上一指,那妖翅膊上鞦了筋。飞不去,只在佛顶上,不能远遁,现了本相,乃是一个大鹏金翅雕,即开口对佛应声叫道:“如来,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7.《封神演义》中有孔雀明王,《西游记》中有孔雀大明王菩萨
原文: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荷叶有风生色相,莲花无雨立津梁。金弓银戟非防患,宝杵鱼肠另有方。漫道孔宣能变化,婆娑树下号明王。(第七十回准提道人收孔宣)
原文:且说准提道人将孔宣用丝绦扣着他颈下,把加持宝杵放在他身上,口称:“道友,请现原形!”霎时间,现出一只目细冠红孔雀来。准提道人坐在孔雀身上,一步步走下岭,进了子牙大营。准提道人曰:“贫道不下来了。”欲别子牙。子牙曰:“老师大法无边。孔宣将吾许多门人诸将不知放于何地?”准提问孔宣曰:“道友今日已归正果,当还子牙众将门人。”孔雀应曰:“俱监在行营里。”准提道人对子牙说过,别了燃灯,把孔雀一扑,只见孔雀二翅飞腾,有五色祥云紫雾盘旋,径往西方去了。(第七十一回姜子牙三路分兵)
原文: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三.《西游记》小说原著与《封神演义》小说原著中诸多相同或相近的法器、法力或名称
1.《封神演义》中有金箍、三昧真火
原文:只一合,马遂祭起金箍,把*龙真人的头箍住了。真人头疼不可忍,众仙急救真人,大家回芦篷上来。真人急忙除金箍,除又除不掉,只箍得三昧真火从眼中冒出;大家闹在一处。不表。(第八十二回三教大会诛仙阵)
《西游记》中有金、紧、禁三箍,有三昧真火。
原文:菩萨只叫:“莫打,我自有惩治。”却又袖中取出一个金箍儿来道:“这宝贝原是我佛如来赐我往东土寻取经人的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先与你戴了;禁箍儿,收了守山大神;这个金箍儿,未曾舍得与人,今观此怪无礼,与他罢。”好菩萨,将箍儿迎风一幌,叫声:“变!”即变作五个箍儿,望童子身上抛了去,喝声:“着!”一个套在他头顶上,两个套在他左右手上,两个套在他左右脚上。菩萨道:“悟空,走开些,等我念念《金箍儿咒》。”行者慌了道:“菩萨呀,请你来此降妖,如何却要咒我?”菩萨道:“这篇咒,不是《紧箍儿咒》咒你的,是《金箍儿咒》咒那童子的。”行者却才放心,紧随左右,听得他念咒。菩萨捻着诀,默默的念了几遍,那妖精搓耳揉腮,攒蹄打滚。(《西游记》第四十二回)
原文:妖王道:“父王说那里话,长他人志气,灭孩儿的威风。那孙行者共有兄弟三人,领唐僧在我半山之中,被我使个变化,将他师父摄来。他与那猪八戒当时寻到我的门前,讲什么攀亲托熟之言,被我怒发冲天,与他交战几合,也只如此,不见什么高作。那猪八戒刺邪里就来助战,是孩儿吐出三昧真火,把他烧败了一阵。慌得他去请四海龙王助雨,又不能灭得我三昧真火,被我烧了一个小发昏,连忙着猪八戒去请南海观音菩萨。是我假变观音,把猪八戒赚来,见吊在如意袋中,也要蒸他与众小的们吃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
2.《封神演义》中有火眼金睛兽、避水兽、金刚镯、捆仙绳、定风珠
原文:那一员将,面如紫枣,须似金针,带九云烈焰冠,大红袍,金锁甲,玉束带,骑火眼金睛兽,两根降魔杵。郑伦见崇黑虎装束稀奇:带九云四兽冠,大红袍,连环铠,玉束带,也是金睛兽,两柄湛金斧。(《封神演义》第三回)
原文:敖光将李艮打死的事说了一遍。三太子曰:“父王请安。孩儿出去拿来便是。”忙调龙兵,上了逼水兽,提画杆戟,径出水晶宫来。分开水势,浪如山倒,波涛横生,平地水长数尺。(《封神演义》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
原文:话说魔礼青大战*天化,麟步相交,枪锤并举,来往未及二十回合,早被魔礼青随手带起白玉金刚镯,一道霞光,打将下来,正中后心。(第四十一回闻太师兵伐西岐)
原文:惧留孙见势不好,先把天门开了,现出庆云,保护其身,然后取捆仙绳,命*巾力士将赵江拿在芦篷,听候指挥。原文:内有灵宝大法师曰:“吾有一道友,在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度厄真人有定风珠,弟子修书,可以借得。(第四十五回燃灯议破十绝阵)
《西游记》中有火眼金睛、金刚琢、定风丹、辟水金睛兽、幌金绳
原文: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原文:菩萨道:“你有什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西游记》第)
原文:只见那魔王宽了衣服,左肐膊上,白森森的套着那个圈子,原来象一个连珠镯头模样。原文:那魔抬头,看见是太上老君,就唬得心惊胆战道:“这贼猴真个是个地里*!却怎么就访得我的主公来也?”老君念个咒语,将扇子搧了一下,那怪将圈子丢来,被老君一把接住;又一搧,那怪物力软筋麻,现了本相,原来是一只青牛。老君将金钢琢吹口仙气,穿了那怪的鼻子,解下勒袍带,系于琢上,牵在手中。至今留下个拴牛鼻的拘儿,又名宾郎,职此之谓。(《西游记》第五十二回)
原文:灵吉道:“我当年受如来教旨,赐我一粒定风丹,一柄飞龙杖。飞龙杖已降了风魔,这定风丹尚未曾见用,如今送了大圣,管教那厮扇你不动,你却要了扇子,扇息火,却不就立此功也?”(《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原文:好大圣,捻着诀,念个咒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螃蟹,不大不小的,有三十六斤重,扑的跳在水中,径沉潭底。忽见一座玲珑剔透的牌楼,楼下拴着那个辟水金睛兽,进牌楼里面,却就没水。原文:又想道:“不好!不好!常言道:物随主便。倘若我叫他不答应,却又不误了事业?且使幌金绳扣头罢。”好大圣,一只手使棒,架住他的宝剑;一只手把那绳抛起,刷喇的扣了魔头。原来那魔头有个《紧绳咒》,有个《松绳咒》。若扣住别人,就念《紧绳咒》,莫能得脱;若扣住自家人,就念《松绳咒》,不得伤身。他认得是自家的宝贝,即念《松绳咒》,把绳松动,便脱出来,反望行者抛将去,却早扣住了大圣。大圣正要使“瘦身法”,想要脱身,却被那魔念动《紧绳咒》,紧紧扣住,怎能得脱?褪至颈项之下,原是一个金圈子套住。那怪将绳一扯,扯将下来,照光头上砍了七八宝剑,行者头皮儿也不曾红了一红。
四.《西游记》小说原著与《封神演义》小说原著中妖魔形象相似的描写
《封神演义》妖魔形象描写
哪咤回头一看,见水底一物,面如蓝靛,发似朱砂,巨口獠牙,手持大斧。哪咤曰:“你那畜生,是个甚么东西,也说话?”夜叉大怒:“吾奉主公点差巡海夜叉,怎骂我是畜生?”分水一跃,跳上岸来,望哪咤顶上一斧劈来。(《封神演义》第十二回)原文:只见营外来一道人,身不满八尺,面加瓜皮,獠牙巨口,身穿大红,颈上带一串念珠,──乃是人之顶骨,──又挂一金镶瓢,──是人半个脑袋,──眼、耳、鼻中冒出火焰,如顽蛇吐信一般。(第六十回马元下山助殷洪)
《西游记》沙和尚形象描写
原文:菩萨正然点看,只见那河中,泼刺一声响亮,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他生得: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撩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原文:师徒们正看碑文,只听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河当中滑辣的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丑: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五.下面两段内容,从常理分析《西游记》小说原著应该晚于《封神演义》小说原著
1.《封神演义》姜子牙所封雷部众神,有名有姓
原文: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闻仲曾入名山,证修大道,虽闻朝元之果,未证至一之谛,登大罗而无缘,位人臣之极品,辅相两朝,竭忠补衮,虽劫运之使然,其贞烈之可悯。今特令尔督率雷部,兴云布雨,万物托以长养,诛逆除奸,善恶由之祸福;特敕封尔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之职,仍率领雷部二十四员催云助雨护法天君,任尔施行。尔其钦哉!雷部二十四位天君正神名讳:邓天君讳忠辛天君讳环张天君讳节陶天君讳荣庞天君讳洪刘天君讳甫苟天君讳章毕天君讳环秦天君讳完赵天君讳江董天君讳全袁天君讳角李天君讳德(万仙阵亡)孙天君讳良柏天君讳礼王天君讳变姚天君讳斌张天君讳绍*天君讳庚(万仙阵亡)金天君讳素(万仙阵亡)吉天君讳立余天君讳庆闪电神(即金光圣母)助风神(即菡芝仙)”(《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归国封神)
《西游记》所述雷部神仙,提取了《封神演义》中雷部前八位雷神的姓氏,只是把姓氏前后顺序变了一下。
原文: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正欲收云前进,被增长天王领着庞、刘、苟、毕、邓、辛、张、陶,一路大力天丁,枪刀剑戟,挡住天门,不肯放进。(《西游记》第四回)
原文:彼时玉皇天尊闻奏,即忙降旨可韩司知道:“既如悟空所奏,可随查诸天星斗,各宿神王,有无思凡下界,随即复奏施行以闻。”可韩丈人真君领旨,当时即同大圣去查。先查了四天门门上神王官吏;次查了三微垣垣中大小群真;又查了雷霆官将陶张辛邓,苟毕庞刘;(《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原文:那道士心中焦躁,仗宝剑,解散了头发,念着咒,烧了符,再一令牌打将下去,只见那南天门里,邓天君领着雷公电母到当空,迎着行者施礼。行者又将前项事说了一遍,道:“你们怎么来的志诚!是何法旨?”天君道:“那道士五雷法是个真的。他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玉帝,玉帝掷下旨意,径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来,助雷电下雨。”(《西游记》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从这两段对雷部众神的描写,是不是感觉《西游记》小说原著提取了《封神演义》小说原著的内容?
2.《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的法宝“山河社稷图”符合常理
原文:杨戬叩首拜谢,女娲娘娘自回宫去了。杨戬将此宝展开看时,心中甚是欢喜。──此宝乃“山河社稷图”。──杨戬一一依法行之,悬于一大树上。杨戬复上梅山,依旧找寻原路。话说袁洪见杨戬复上梅山,乃大呼曰:“杨戬,你此来是自送死也!”杨戬大笑曰:“你今日谅无生理!”使开刀,直取袁洪。袁洪也使开棍劈面交还。二人大战一会,杨戬转身就走。袁洪随后赶来。杨戬下了梅山,往前又走,忽见前面一座高山,杨戬径上了山。袁洪随赶上山来。不知此山乃女娲娘娘赐的“山河社稷图”变化的。袁洪赶上山来,入于圈套,再不能下山。杨戬将身一踪,下了“山河社稷图”,只见袁洪在山上左撺右跳。(《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杨戬哪吒收七怪)
《西游记》原著中“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不合常理
原文:真个那国王十分昏乱,依此谗言。即传旨,将一朱红漆的柜子,命内官抬到宫殿,教娘娘放上件宝贝。须臾抬出,放在白玉阶前,教僧道:“你两家各*法力,猜那柜中是何宝贝。”三藏道:“徒弟,柜中之物,如何得知?”行者敛祥光,还变作蟭蟟虫,钉在唐僧头上道:“师父放心,等我去看看来。”好大圣,轻轻飞到柜上,爬在那柜脚之下,见有一条板缝儿。他钻将进去,见一个红漆丹盘,内放一套宫衣,乃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用手拿起来,抖乱了,咬破舌尖上,一口血哨喷将去,叫声“变”!即变作一件破烂流丢一口钟,临行又撒上一泡臊溺,却还从板缝里钻出来,飞在唐僧耳朵上道:“师父,你只猜是破烂流丢一口钟。”
从这两段内容看,《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的法宝“山河社稷图”,就是一幅具有法力的立体地图,显得合情合理。《西游记》中的一套宫衣,怎么就成了“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宫衣是宫中女子穿的,就是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不会有山河、地理,所以,“一套宫衣,乃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显然不合常理,分析应该是套用了山河社稷图的名称演绎出来的。
六.从《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在世时间推测小说成书时间
根据百科资料,许仲琳(约—),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现知最早的《封神演义》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阊舒载阳刊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书中卷二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即为许仲琳。但这是孤证,而且许氏生平事迹均无知晓,到底他是不是作者,还很难断言。
虽然许仲琳为《封神演义》作者只是孤证,但总比一证都没有的推测可信度要高得多,本文以许仲琳为《封神演义》作者来推测《封神演义》小说原著成书时间。
根据许仲琳(约-)在世时间分析,推测《封神演义》开始创作时间最早应该在年(明万历十五年,许仲琳二十岁),从创作、修改、刊刻、按十年的时间考虑,成书时应该年(明万历二十五年)了。
七.《封神演义》小说原著与《西游记》小说原著成书时间早晚分析
1.根据本文“一、二、三、四”节内容分析,《封神演义》小说原著与《西游记》小说原著之间、应该存在后成书的小说作者在创作时参阅、吸收过前成书小说内容的情况。
2.根据本文“五”节内容分析,《封神演义》小说原著成书时间应该早于《西游记》小说原著成书时间。
3.根据本文“六”节内容分析,《封神演义》小说原著成书时间应该在年(明万历二十五年)左右,由此推测《西游记》小说原著创作、修改、刊刻等因素,按十年考虑,其成书时间应该在年(明万历三十五年)左右。
4.参阅《西游记》原著中唐僧、孔雀大明王菩萨、铁扇公主影射慈圣皇太后一文,结合《封神演义》成书时间,认为《西游记》小说原著成书时间应该在明万历四十二年慈圣皇太后逝世后,因为这一年万历皇帝为慈圣皇太后上尊号为“九莲菩萨”,正式神格化慈圣皇太后就是九莲菩萨。
5.本文推测的《封神演义》小说原著成书时间早于《西游记》小说原著成书时间,也支持了《西游记》小说原著作者绝非吴承恩一文的结论,虽然发现最早的刊刻版本有《西游记》小说于明万历二十年由南京“世德堂”出版机构出版,但其出版时间标注的真实性也是值得怀疑的。
八.结语
本文通过对《封神演义》小说原著与《西游记》小说原著部分内容的对比分析,得出《封神演义》小说原著成书早于《西游记》小说原著的推测结论,至于是否正确,有缘读到本文的读者请自行判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