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莱芜怀古鉴今

红色莱芜怀古鉴今

年5月19日晚于长清张立勇

去年在年建*百年之际,单位组织了一次赴莱芜战役纪念馆的红色文化教育之旅。

莱芜古称“嬴、牟”,别名钢城,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总面积.21平方公里,现为济南市莱芜区和钢城区。

莱芜因其地理位置显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此发生过齐鲁“长勺之战”,而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在此进行了“莱芜战役”。

这两场战争都有非常显著的特点,“长勺之战”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而“莱芜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以最低伤亡代价取得辉煌战绩的著名战役。

长勺之战以弱胜强

在今天的莱芜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名曰:长勺路,甚至还有一个长勺小区,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这里的齐鲁“长勺之战”。记载长勺之战的《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一文还被编入了中学语文教材,这同时还是一篇记述战争的文学佳作。原文如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ú)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曹刿问鲁庄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凭借什么能与齐国作战?二是鲁国以弱胜强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本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个问题,曹刿否定了鲁庄公的“贵族支持”“*神保佑”前两个“小惠”“小信”的条件,而肯定了“察狱以情”这个条件。何为“察狱以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到司法公正,从而在*治上取信于民,取得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这是能够与齐国开战的基础条件。

第二个问题,首先从道义上讲,鲁国打的是一场反侵略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而类似于我们刚建国后打的 。而齐国则是劳师以袭远,打的是一场侵入他国的非正义战争。长勺之战在*事理论层面,载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有着精辟而深入的分析,是人们研究本篇作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战胜强*的有名的战例。”“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

透过这场战争,曹刿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其善于把握战机争取胜利和沉着机智、果敢善断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一句“肉食者鄙”,则表达出作者对尸位素餐的鲁国统治者的嘲讽。

莱芜战役声东击西

自长勺小区驾车向东南方行驶约六公里处,就是莱芜战役纪念馆。这里记录了在齐鲁“长勺之战”发生两千多年后的另一场战役——“莱芜战役”。而置身馆中的大型实景模拟现场,即为眼前宏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据该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ezizhua.com/dzzz/10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