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一生的污点,大明衰败的转折点枫

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莫大的耻辱,堂堂天朝上国实力强大却被瓦拉击败,甚至皇帝都被俘虏,大*威逼首都。

而土木堡之变不仅使得明朝经历了一次瓦拉围困的危机,更使得明朝**人才出现了断层,使得明朝的国力开始走向下坡路。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一位叫做朱祁镇的皇帝说起。

在大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中既有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最终创立明帝国的伟绩、有朱棣开疆拓土的决心,也有天启皇帝、正德皇帝这种“不务正业”的皇帝。

这些皇帝虽然品行不一,但是无疑他们是对明王朝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甚至能左右明王朝的命途。因此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位皇帝以及他干的一件事正是影响了明朝国运的人,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开始,这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和他的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位和第八任皇帝,至于为何既是第六又是第八在后文会提到。这个人在明朝皇帝中虽然算不上什么很英明的君主,但也绝不是昏庸之辈,他的父亲就是“仁宣之治”中的明宣宗朱瞻基。

朱祁镇继位初期在太皇太后张氏、三杨等人的辅佐和看管,朱祁镇也表现出一副明君的样子。

好景不长,正统十四年(年)当时的瓦拉首领也先和往常一样借着向明皇帝进贡的名义来骗取价值数倍于贡品赏赐。而当时负责这项事务的是大太监王振,王振是个什么人?

好财如命,也想来坑赏赐,王振肯定不乐意了,因此就大大缩减了赏赐,于是也先借此为由对明朝发动了战争。其实瓦拉和明朝的恩怨始终不断,这一次也先也是感觉自己又行了,所以找了给由头就开战。

明英宗当时虽然并不昏聩,但是也是年少轻狂并且被王振蛊惑着,就动了御驾亲征的念头。他想得很好,上战场成就和父辈那样的伟业,但是他一个从小生于深宫之处,长于妇人之手的金枝玉叶,哪里懂得打仗是怎么回事。

但是他是皇帝啊,皇帝做事谁能阻挡得了,于是同年朱祁镇率领二十万大*带着近一半的朝臣浩浩荡荡地向着大同前进。

本来以明朝的实力打一个瓦拉是绰绰有余,皇帝御驾亲征在某些程度上更是会振奋*心。但是前面讲朱祁镇其实并不懂带兵打仗,再加上王振在旁的蛊惑使得*权其实落在了王振手中,这就导致了有能力指挥作战的人并没有权力,整个大*陷入了一种很迷惑的地步。

而当大*到达大同之后,朱祁镇却打起了退堂鼓,他一路上看见的死人比活人都多,终于意识到了打仗原来并不好玩。退*就退吧,有序地退回去就是了,但他偏不。

史书记载,明*先是打算由蔚州走紫荆关,后来又改为由宣府走居庸关,而这三番五次的变道据说是因为王振一开始想让皇帝驾临自己的家乡蔚州,让家乡看一看自己的成就。

后来却发现自己家的庄稼刚好到了收获的时候,大*开进必然会有所损失,因此就再次向皇帝建议换道。这里其实有个问题,朱祁镇虽然宠幸王振,但是他并不是傻子,因此这其中的原因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

二十多万大*经历了三番五次的*令更改,使得本就士气不高的*队更加萎靡,更不用说来回的变道严重滞缓了大*的退*进程。因此本可以顺利退回的明*却在怀来城被瓦拉大*追上,而当时的怀来城已经被瓦拉占领,明*无奈之下只好退守土木堡。

土木堡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孤立无援,水源被掐断的情况下明*除了奋死一拼外只有等死一条路。也先当然也知道这个情况,因此等到土木堡内明*士气低到谷底的时候派人佯作议和,实则谎骗明*出城将他们一网打尽。

不出所料明*长日以来的士气低迷,再加上缺水少粮,很快就被瓦拉击溃,王振也在乱*中被斩杀,始作俑者朱祁镇则被瓦拉俘虏。明*土木堡之变后,瓦拉大*趁机攻打北京,爆发了 的“北京保卫战”,此战之后瓦拉暂时没有和明*一战的实力,因此就退回大漠。

其后虽然朱祁镇被接回明朝,但是当时的皇帝已经是北京保卫战期间登基的朱祁钰,也即是朱祁镇出征瓦拉时所立下的监国。朱祁钰登基后自然不愿意把皇帝之位再还给别人,因此就把朱祁镇一家关起了禁闭。

朱祁镇莫名其妙的就在不安中过了七年监禁生活。景泰八年(年)景泰帝朱祁钰病危,这使得朝廷上许多人心思涌动起来,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主持下拥护被软禁起来的朱祁镇复位,改元天顺,因此朱祁镇算是明朝第六位皇帝,但也是第八任皇帝。

而朱祁镇复位后不仅废了朱祁钰,还杀了一批像于谦这等功臣,使得明朝**官员出现了土木堡之变后的再一次断层。至此土木堡之变的裙带效应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对明王朝的影响却始终没有结束,直到明朝灭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ezizhua.com/dztx/9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