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草根香
叶子
在漳州,一年四季只张罗一个吃。春风起,要吃润饼,吃得春满桃花面;夏天至,清清凉凉四果汤;秋草*,恰好涮肥羊,一锅红汤白汤,羊肉薄如纸片,全身暖洋洋,犹如暖风吹得游人醉;冬天炖四物猪蹄,吃成一头幸福的猪,挺着大肚子蹒跚地回猪窝。有美食入胃垫底,哪管它岁月风也萧萧,雨也萧萧,我自横刀立马,旌旗飘飘。
小吃的特点在于“小”,小有小的好处,可以品尝到更细腻的味道与情感。陆游有一首《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昌,晴窗细乳细分茶;青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这番心境,只有在小巷子里才能体会。如果在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中是体会不到的。大饭馆没有千儿八百的实在不敢进去,但是小吃则不然。只要口袋里有十块钱,就能吃饱。揣一张百元大钞,敢逛遍漳州古城小吃一条街,心中生出《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豪气:“不要拉扯,且待我一家家吃来。”吃一款美味,便觉得自己得到一次犒赏。特别是躲在隐蔽处的美味,偶尔寻到了,便眉飞色舞。寻常百姓人家,吃的就是一个草根香。
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一款小吃,有的色相好,有的色相差。比如锅边糊,我 撒上几根切短的绿韭菜,宛如女子白裙上的绿镶边,煞是婉约动人。比如一碗莲子圆五颜六色,让人赏心悦目。没有人喜欢卖相差的吃食,因为我们都是视动物。我们相信自己眼前的事物,将将这些东西称之为“眼缘”。做小吃和人生中大多数事情一样,你试过很多次,就会越熟练。卖油翁的道理千年不变:技止熟耳。
会吃、懂吃、有条件吃、而且有良好的胃口,是一种人生享受,是莫大的福气。我吃美食时忌与减肥的人同行,忸怩作态,这也不要那也不吃,实在扫兴。当吃货遇上吃货,那才是人生美事。我一向喜欢苏东坡,他胃口奇佳,口福极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否因为有了如此充沛的元气才写出那么多千古传唱的诗词、淋漓尽致的文章与潇洒不羁的书法?比如吃血蚶,有朋友不敢动筷:“茹毛饮血啊,茹毛饮血。”殊不知这原始的吃法是原始的鲜美,是鲜美的源头。追求美味的人,经过千辛万苦,才会把返璞归真作为追求的 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不愿意在吃食上将就的人,没按自己的喜好与心性来吃,情绪就很坏,容易打鸡骂狗,波及无辜的人。若遇上对胃口的食物,跟领了稿费一般的愉悦。人的胃其实是很固执的,它不听大脑的劝告,它只听从它自己,听从它的故乡在童年时留下的烙记。有一次在古城小吃街边逛边吃,断断续续吃了蚵仔煎、炒粿条等三样小吃,已经走不动路了。电话响了,朋友又喊我去吃烧烤,我拒绝了,因为怕肚子万一炸开了怎么办?过后朋友用一副万分遗憾的表情对我说:“我敢肯定,你这辈子再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烧烤了!”我便追悔莫及。我一生遇到许多事,常常在失之交臂后才后悔,这次美味也是这样,即使肚皮再饱,坐在边上闻闻香气也好呀!
以前感觉一年比一年胖,如今是一天比一天胖,吃了漳州小吃,发现一餐比一餐胖。吃完鲁面往秤上一站, 比上一餐多出半斤以上。李渔告诫世人,肉吃多了人会变得愚蠢:“以肥腻之精,结而为脂,蔽障胸臆,犹之茅塞其心,使之不复有窍也。”我犹豫又徘徊,最终毅然决定:与其做一个开窍的痛苦的思想者,不如做一个快乐的“不复有窍”的吃货。
这里是叶子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