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正确诊断病因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应坚持“科学配方,对症下药,规范应用”12字原则,其中对症下药相当重要,只有查出病因,才能对症治疗。鱼病发生原因不外乎水体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或病原生物因素影响,前两种可通过人为调控解决,对于病原生物因素而致病,也要分清是病*性的,还是细菌性的,或真菌类或寄生虫类,找准致病原因,发病症状,才能选择合适的中草药对症治疗。二、常见鱼病的中草药防治1.病*性鱼病中草药具有独特的抗病*作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大*、*连、*芩、板蓝根、大青叶、贯众、仙鹤草、紫珠草、*柏、马鞭草、金银花、穿心莲、马齿苋等。这类药物对防治草鱼出血病、鲢鳙鱼爆发性病*病等很有效。在防治其他病*性鱼病中也有应用。2.细菌性鱼病防治细菌性鱼病的中草药,常用的有苦参、五倍子、生姜、大蒜、鱼腥草、老鹳草、艾叶、金樱子、蛇床子、紫花地丁、地榆、桉叶、乌桕、地锦草等。主要防治由细菌引起的赤皮、肠炎、白皮、竖鳞、打印、烂鳃、白头白嘴等疾病。3.真菌病和其他疾病防治真菌类鱼病的中草药,常用的有桑树叶、土槿皮、苦参、石榴皮、丁子、射干、枫叶、菖蒲等。4.甲鱼、龟鳖等动物疾病中草药在治疗甲鱼、龟鳖等动物疾病中也有较多应用,如板蓝根、连翘、苍耳子、金银花、大青叶混合可以治疗甲鱼腮腺炎;*连、*精、车前草、马齿苋、蒲公英等可以治疗龟鳖肠炎病。5.寄生虫性鱼病常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鱼病的草药有苦楝、辣蓼草、大叶*药、南瓜籽、槟榔、生姜、贯众、百部、五加皮、松针等。寄生鱼鳃、鳍、皮肤等部位的寄生虫一般煎汁泼洒外用。体内寄生虫一般采用煎汁或粉碎后拌入饲料中投喂的方法来防治。三、注意事项1.注意讲究加工方法由于化学类鱼药的成分单一,所以一般可直接使用于养殖水体,而中草药类鱼药是由多味药配合组成,如果直接投入水体或投喂鱼类,就可能出现效果不佳甚至无效的情况,故使用前必须采取原药粉碎或切碎煎熬,或者对鲜药打浆或榨汁使用。使用干中药还要进行泡制,具体方法有开水浸泡和煎煮两种方法。开水浸泡法是把药放入开水中,浸泡10小时~15小时,使其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用火煮沸后再用温火煎10分钟~20分钟,即形成药液。煎煮法是直接将药煮开后施用。一般常用浸泡法。2.注意把握用药数量用药前要对养殖水体体积或鱼体体重进行计算,再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计算出用药量。由于中草药因其季节、产地、泡制方法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属于粗制型产品,其剂量难以把握,故经验数据很重要。在采用内服方法时,一般防病可以用干饲料量的1%~1.5%;治病则用干饲料的2%~3%。外用全池泼洒时,一般以每立方米水体10克~30克为宜。3.注意保证用药时间用药的天数,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一般为2天~3天,但应以能彻底根治鱼病为原则。注意不可长期投喂单一类中草药,以免使鱼体产生抗药性。如果在2个~3个疗程中鱼病不见好转,应调换其他中草药予以治疗。4.注意配伍禁忌中草药在配方时,必须要搞清楚各种单味中草药的药性和所含的成分及相互间作用原理,在混合用药及交替用药时必须弄清药物间的禁忌及鱼体的耐受程度,如*芩与*莲不宜合用;内服土霉素时不宜与五倍子合用。有的药物对某些鱼类有极强的*性或浓重的气味,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亦不宜使用。如果你并不是很懂中药一定不要轻易的配药,因为中药的量是比较难把握的,很多种药材混在一起很容易导致量过多或是过少,所以在用的重要治疗鱼病时一定要注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