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7漆画《春和景明》放置在进博会主会场中方领导人休息室。画作长1.7米,高2.9米,采用全景式构图,祥云缭绕,水天一色,“三山两塔”、大榕树,以及白墙灰瓦马鞍墙头等众多福州元素尽收眼底。这是首届中国进博会福建省唯一一幅入选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漆画作品。漆画《春和景明》(中方领导人休息室背景)材料:大漆、漆粉、麻布尺寸:CMm×CM年份:年作者:周榕清(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漆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简介:漆画《春和景明》以福州“三坊七巷”“白山白塔”“乌山乌塔”等景观为主题,注重自然景观与大漆艺术的结合,通过景物中的树、传统建筑、祥云之间前后遮掩的起承转合,形成了错落有序的远近空间感,构成景物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以及丰富变化的自然形态。整幅画面动静相宜,阴阳和谐,隐喻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即“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画家真诚的人文情怀萦绕其间。“这是我所有漆画作品中,做得最用心也是最满意的一幅。”《春和景明》漆画创作者、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周榕清说。周榕清的手机里,数月来的照片几乎被这幅漆画包揽。《春和景明》取材于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周榕清以传统福州景观入画,包含推窗望岳见江南的美好寓意。他一改传统漆画色调偏暗的特质,以较明亮的色彩和轻松的画风统领,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理念“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用中国传统艺术方式漆画表现出来。他说,以春天的繁荣茂盛象征万物有希望有生机,是一个新时代理想的开始。周榕清,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福建平和。小时候,土楼的春夏秋冬、树木花草就是他的童年游戏空间。土楼,也成为他取之不尽的绘画源泉,他创作了大量以土楼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他的土楼系列作品,将土楼人家最普通的家什寻常之物收入画面,但无论是景还是物均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都富有一丝理性,蕴涵着深沉博大、纯朴豁达、阳刚粗犷的气息,表现着沧桑、智慧、潇洒的土楼生活。《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尺寸xcm年,周榕清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美术系,年,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硕士毕业后进入福州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教书。彼时,周榕清连续多次观摩国外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的名家作品展,他发现了中国油画与欧洲油画的巨大差距,主要在于文化差异上,中国人很难赶上。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另辟蹊径的问题,试图从材质上突破。“他研究了一种水溶性的材料作为肌理,还有一种油性的材料,来代替油画浅色的塑造,油画颜色干得非常慢,他这种肌理材料是快干。他用后塑肌理的办法,先打底然后再罩染,充分表达了斑驳的墙体或者风化的土楼,布满裂隙、凹凸不平的沧桑厚重感。”周榕清的硕士生导师林之耀老师说。或许是漆画的材质特征性和古典油画透明画法的材质很接近,近些年周榕清的艺术触角又伸进漆画,成效显著,众多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并引起收藏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