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时期,磁州窑彩绘的类型中,牡丹纹历史

宋金磁州窑植物类的彩绘纹饰占有较大比重。将牡丹纹分为九种类型,其中宋末金初占有五类,金中后期占有七类。

牡丹为我国原生的本土花卉,曾广泛分布于陕甘盆地、巴山、秦岭、西藏高原等地区,种类繁多,属野生植物。关于牡丹名称的由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作了解释。古代历来是富贵的象征,素有“花王”之称。其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开元年间,牡丹栽培慢慢兴盛起来,无论都城长安还是东都洛阳,宫廷民间都广为种植,此时涌现出很多以牡丹为题的诗歌。牡丹因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诗句而有了“国色天香”的雅号。在唐代人的赏花活动中,牡丹尤为人们偏爱。

到了宋代,洛阳以盛产牡丹出名,洛阳牡丹达到鼎盛时期,从最初的几个品种,繁育出近百种,名品不下三十个,其中更有几种尤为名贵。此时己形成规模庞大的花会和花市。金代民间也有种植牡丹的习俗,当地种植牡丹的风尚应该由来己久。

数百年来,牡丹受到上至帝王朝臣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享有特殊的地位。它还激发了文人们的创作灵感,留下许多吟咏之佳作。牡丹变成整个时代的象征花卉,进而它的形象被广泛应用,遍及绘画、建筑、雕刻、金银器等艺术领域,用以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牡丹纹逐渐成为我国最广为使用的一种植物纹样,形式变化极为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在陶瓷装饰题材中,牡丹更是取代了南北朝以来在瓷器装饰中最常出现的莲花,在磁州窑众多的花卉装饰纹样中,牡丹纹饰占到80%以上。

由于唐宋以来人们对牡丹的推崇与喜爱,各地竞相种植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不同品种的牡丹花、叶、型、色差异较大,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和不断演变,再加上装饰技法与风格的延续与创新,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磁州窑的牡丹纹丰富多变,层出不穷,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载体既有各类瓶等大件器物,也有枕、罐、器盖等小件器物。根据牡丹纹的造型风格和整体特征,将其分为九型。

A型:花头近似周正的桃形,由两层花瓣构成,内外层相互叠压,花瓣形状似桃形,平展分布,每个花瓣上都施以稍短的篦划纹。装饰技法为白地黑剔花。年观台窑址出土的一件缠枝牡丹纹矮梅瓶,花叶为二方连续波线式图案构成,花头和花瓣处理得较为简洁,瓣形丰肥圆润,不画花蕊、花萼。枝茎线条粗重,花、枝、叶布局紧密,厚实饱满,墨彩浓重。

B型:花头犹如圆润的正桃形,内外两层花瓣叠压,平展排列,花瓣边缘为云曲状,外层花瓣根部划出短罗圈纹,内层中心花瓣根部划出呈三角形或扇形等距排列的短竖线表示花蕊。风格精美工致。装饰技法为白地黑剔花。

日本大阪逸翁美术馆收藏的一件矮梅瓶,缠枝牡丹枝叶横展于瓶身,花头位于瓶腹中上部,中心为花蕊,花蕊下方有蝴蝶节状花萼,以刻划线装点花瓣和花蕊,显得浑厚饱满。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梅瓶,缠枝牡丹造型简洁稳重,遍布瓶腹虬曲盘延的枝叶与花朵倍显深沉,与器形达到完美结合。

美国伍斯特美术馆收藏的一件缠枝牡丹纹梅瓶,位于瓶腹中部的花头很大,花蕊下方的蝴蝶节状花萼形似外层花瓣,上扬包裹着花心,花心处也划出短斜线与罗圈纹,花头倾向于由风格一致的花瓣所组成。

Ba型:此亚型与B型稍有差异,外层花瓣没有根部的短罗圈纹,而是代以花瓣上短而密集的篦划纹。装饰技法为白地黑剔花。

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一件叶形枕,枕面中心的十字花形开光内为一枝从右向左横出的牡丹,花居中正立,枝叶围住花头,虽然空间有限,花与枝叶都较小,但刻划精细,一丝不苟。枕面边缘为缠绕曲转的卷草纹。布局满但不压抑局促,而具工巧松透之感。

日本东京永青文库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梅瓶,风格较为独特。折枝牡丹花与叶的特征及整体构成与标本无异,却釆用了以折枝花为单位纹样,组织成以散点式构成为骨式的一种四方连续纹样,应是借鉴了纺织品上的图案组织布局风格。在这种体量较大的梅瓶上,以折枝牡丹为装饰单位,在瓶身表面空间内上下左右等距间隔交错排布,错落有致,疏朗明快。

C型:花头极度膨大,花瓣层次繁多,包裹层叠,宽大肥厚,形态不一,布局以花头为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装饰技法为白地黑剔花。

日本东京五岛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梅瓶上的缠枝牡丹由三层云曲形花瓣自内到外密集平铺而成,一个花头几乎布满一面瓶身,营造出层叠硕大的效果,在中心处的花瓣上以一组短划线示意花蕊,图案单纯强烈。

私人收藏的一件梅瓶,瓶外腹部的牡丹花头几乎占满空间,花瓣肥大,边缘云曲状,两侧及后侧花瓣上部边缘出小尖。花心下方花瓣稍短,略卷曲,分于两侧,让出花心,划出细长而密集的蕊丝。花瓣中部或根部划成组短线,示意花瓣脉络。缠枝形式,枝干粗,叶片肥厚卷曲,与花头风格协调一致。花头的处理很有新意,花瓣前后分层叠压明显,尤其是花心下方越靠下而花瓣长度递减,有一种透视缩短的效果,很好地暗示出空间的远近,花头不仅层次多还很有立体感,醒目强烈。

《宋代民间陶瓷纹样》收录的一件梅瓶,花头饱满,花瓣肥长,层次繁密,顶部边缘云曲状三裂。花心被前方正中一小花瓣遮挡,露出部分细密蕊丝。花瓣中段都划有横排开的密集细短线。花头前排花瓣完整,但由于探出明显,遮挡住后面花瓣较多,后方花瓣只能少露出顶端。枝干较粗,叶大小间隔,叶片三岀,中间叶瓣似羽毛状顶端稍弯,两边叶瓣短小卷曲。着生于花心下方的花瓣高出,甚至遮挡住后方一部分花瓣,有一种低角度仰视的效果,与通常稍俯视观看、花心易于呈现、后方叶片露出较多的效果不同。

D型:花头结构复杂,花瓣多以曲线、弧线造型,扭曲变形明显,具有图案化特征。装饰技法为白地黑剔花。

年观台窑址出土的一件筒形罐,花头似扁而横宽的三角形,在罐壁上呈水平方向二方连续分布,花头由多层细短而卷曲的花瓣构成,极为对称,花心留出较多空间,画出被上部花瓣包裹的细密花蕊。花心下方花瓣多层重叠,卷曲的花瓣形状近似枝上的叶片,姿态婉转生动。

山西省平定县西关村M2金代壁画墓出土的一件腰圆形枕,枕面横出一折枝牡丹,花头横宽,居中正立,花瓣造型不一,层次较多,中下部花瓣极度向侧外方伸展,近“S”形,边缘细密的云曲状。上部花瓣稍短而规整,每瓣三裂,边缘半圆式曲线,紧密层叠,无花蕊。较大的花瓣上施以篦划纹。枝干也如波浪般弯转多曲,叶片互生,细小卷曲。纹饰以多变曲线为主,有很强的装饰性。

E型:花头高高耸起,由重叠数层紧密聚集的花瓣组成,似尚未绽放的花苞,花瓣内部均施以篦划纹。花萼明显,外径大于花头,张开如同托盘承托住花头。花形很像宝塔或菠萝。装饰技法为白地黑剔花、白地黑绘划花。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的一件白地黑剔花折枝牡丹纹叶形枕,牡丹花冠上的花瓣密集层叠,层次分明,排列有序,边缘云曲状,花头下部锯齿状的花萼密集排列,花瓣和花萼上皆施以细密整齐的篦花纹。刻画精细深入,给人一种坚实沉厚的感觉。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白地黑绘划花如意头形枕,枕面为一缠枝牡丹,一枝上分出三个花头,居中的花头为此型,花头上端膨大下部收缩,宛如倒置的桃形,摇摇欲坠。花头的处理不如标本严谨,花瓣边缘略具云曲状,瓣间稍松散,花头下方对称的花萼偏细硬而四外伸出,花瓣和花萼上的划纹稍显随意和松散。

日本箱根美术馆收藏的一件白地黑绘划花叶形枕,花头仅以划出的短曲线示意层次和各层花瓣,分层略少,每层一至两瓣,花瓣内的篦划纹刻划随意,整体稍显简略。

F型:花头接近中心对称的圆形或椭圆形,由内外两层花瓣构成,平展分布,花瓣于根部划出扁椭圆纹。装饰技法为白地黑绘划花。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叶形枕,绘一折枝上下着生两朵牡丹,花头圆形,花瓣外形云曲状,花心处以细密修长的划线表示花蕊,塑造出由内而外绽放的花朵。工细而精巧。

年河北省献县出土的一件梅瓶,瓶腹上部以两周弦纹围住的空间内画缠枝牡丹。花头扁圆形,花瓣边缘圆弧形。花心简略勾划几笔,表明花蕊结构。枝叶以黑彩画出,枝干柔细,盘绕穿插于瓶身,枝上对生的叶片密集,每叶仅以黑彩一笔画出,呈卷曲的柳叶状,不划叶筋。规矩而周正。

Fa型:此亚型与F型稍有差异,花瓣大而稀疏,内外层花瓣均施以均齐有力的篦划纹。装饰技法为白地黑绘划花。

G型:花和枝叶完全以黑彩画出,花头具有平面化效果,花瓣分两或三裂,不分层也不叠压,相互间留出空隙,围绕花心对称展开。可分为四个亚型。

Ga型:花形规整均衡,精于细部雕琢,花瓣形似,均施以细密的短篦划纹,略显图案化。装饰技法为白地黑绘划花。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八角形枕,花头居于中央,花瓣多三裂,中间叶瓣长岀,顶端出一丝卷须。蕊丝细长,点有蕊头。枝干细柔,枝叶围绕花头布局。叶片较短宽,与花瓣大小相近,多齿羽毛状,顶端出一丝卷须,多为三叶共生于一处,枝干上三片一组的大叶之间还间隔有一些丛生的小卷须。精细工整中体现出节奏变化。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如意头形枕,画面为枝茎细长、盘绕串连的缠枝花形式,同一枝上位于两侧的花头为此型。

Gb型:花形拘谨局促,不够舒展,瓣形各异。布局构图较为单调,缺少变化。装饰技法为白地黑花。

Gc型:花瓣与枝叶多卷曲变形,布局繁满绵密,装饰味强。装饰技法为白地黑花。

年观台窑址出土的一件花口长颈喇叭形足瓶,为缠枝形式,花头偏小,花瓣多曲,花心一簇细碎花蕊。枝干柔细,弯转盘绕。枝上对生的叶极为繁密,每个叶片由三个细弯卷曲的小叶构成,似己退化成草叶状。

Gd型:花瓣与枝叶舒展伸张,笔法相近,流畅自如,布局疏密有致。具有绘画中写意花卉的笔墨趣味。装饰技法为白地黑花。

甘肃省灵台县百里镇窖藏出土的一件花瓣口长颈瓶,花头近圆形,横朝右向,花瓣三裂似扇状,大小外形相近,上部花瓣包住花心。花心以黑彩点画,不画蕊丝。叶片细长三裂,中间叶瓣长出较多。枝干较细但硬挺,分布稍显稀疏。婀娜多姿,有清秀流韵之美。

陈万里所著《陶枕》收录的一方如意头形枕,枕面绘折枝牡丹,分出三个花头,分别朝向上方、左方和右方。花瓣较细长,排布稀疏,瓣形与叶片相似,不易区分。枝叶俯仰倚侧,活泼多变。

H型:花头以线描的形式表现,造型简练,具有平面化特征,花瓣平展或稍有层叠,曲线外缘。端庄清秀,装饰感强,又有中国画白描的意趣。可分为两个亚型。

Ha型:线描画花,黑彩画枝叶,枝叶多卷曲变形。缠枝花形式,布局满密。装饰技法为白地黑花。

年观台窑址出土的一件盒盖,盖面上宽带环状空间绘缠枝牡丹,波形式二方连续构图,以起伏波动的花枝穿插相连,对称分布着俯仰相对的四个花头。花头较大,花瓣云曲状边缘,稍叠压,下部有花萼,细线画蕊丝。枝条细而直硬,叶片用黑彩直接画出,不留叶筋空白。整体面貌工整细致。

Hb型:线描画花,黑彩或勾或画枝叶,枝叶较为自然写实。折枝花形式,布局简洁。装饰技法为白地黑花。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收藏的一件八角形枕,枕面中央一个随枕形勾出的八边形空间内,填以黑彩,反衬出一株洁白的折枝牡丹,枝干横斜而出,花头偏于右侧,花瓣略层叠,云曲状边缘,花心以细线勾几丝花蕊,无蕊头。枝短,仅三片叶子共生于一处,形态写实,枝叶均留白,叶片上用细线画出叶筋。其中有一叶片部分被花瓣挡住而有了空间层次的变化,活跃了画面。黑地反衬白花对比强烈。

年河北省邯郸市*分区家属院墓葬出土的一件腰圆形枕,枕面画一侧伸出的折枝牡丹,花头正立,仅以细秀匀称的墨线勾描,花瓣稍层叠,以圆曲线勾花瓣,花心用游丝细线画扇面状分布的蕊丝,点出蕊头。细线画枝,枝上三组三片共生的叶子形态相当写实,用黑彩直接画出。叶三岀,每片叶共用四笔完成,中间叶瓣左右两笔,中间留出一条白线状空隙为叶筋,两边小叶瓣各一笔而就。画面清新明净。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三瓣花形枕,枕面绘一折枝牡丹,自左斜下方伸出环绕一周,顶端花头恰处枕面中央且呈正立状态,花头似圆形,花瓣圆阔平展,于根部画扇形分布的短线示意花瓣脉络,营造出一种真实感。枝叶以黑彩画出,叶片三出,呈羽毛状,有细小分叉,不留叶筋。手法放松,轻快自如。

I型:花形饱满,花头、花瓣与花蕊的形态追求写实,细腻生动,花瓣层次明显,呈层层包裹状,体积感强,有一种从花心向外张开绽放之感,应是从模拟自然的花卉写生中来。具有绘画中勾写结合的笔墨形式。装饰技法为白地黑花。

《枕林寻梦》著录了一件椭圆形枕,枕面以线描手法精细地勾画一折枝牡丹,线条流畅纯熟。花头硕大端正,花瓣繁密,层层重叠包裹花心,瓣形多弧形,边缘多云曲线,根部以细线画脉络,花瓣的折叠掩映变化微妙,产生姿态俯仰婀娜的优美动态。花蕊饱满呈扇形分布,蕊丝整齐工致,蕊头点有三层,第一层附着于蕊丝,后两层与第一层等距间隔,示意出密密麻麻的花蕊。

枝叶都以黑彩直接画出,枝细而直挺,从右向左横出,叶片稍小,多三片一组,茂密丛生于枝茎上,环绕于花头四周。叶子不具牡丹三出叶片的特征,呈两端稍尖的椭圆形,以一笔或两笔画出,不留叶筋的空白。枝端还有一稚嫩未放的花苞,以线描略微勾画。牡丹真实生动,舒展自然,富丽端庄,雍容华贵。

陈万里所著《宋代北方民间瓷器》收录河南禹县扒村窑出土的一件梅瓶,瓶身上以多道粗细变化的弦纹分出带状空间,腹部最醒目处宽带状空间内以波形式二方连续构图绘缠枝牡丹,花头倒立,以线描画出,无花蕊,花瓣较少,顶部外缘云曲状,呈向外绽开的弯曲状和边缘包卷的立体效果。

花头与起伏波动的花枝相连,枝叶都以黑彩绘出,枝干细弯柔软,叶子比较写实,三出叶瓣,多三片叶子围绕中心呈三角形构成。这种构成方式未能循着缠枝走向、花头位置和预留空间等因素布局而达到与波动连绵的总体趋势相适应,稍显杂乱。线描的花头与黑色的枝叶形成强烈对比,凸现了花的洁白与端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ezizhua.com/dztx/10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