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冶山
泰山是一座神山,她有着太多的神秘,历来的传述和世人的附会,往往会使它们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大家知道的,泰山周边,近年来通过引种,出产一种茶叶,名字很好听,叫“泰山女儿茶”。其实就是这个名字的背后,就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一种传说中的、土生土长的,一直以来就被称作“泰山女儿茶”的神秘植物。
山东地区原本不出产茶叶,古代偶尔有少量的栽种,比如青岛的崂山,临沂的蒙山,由于温室小气候的原因,借助人工在户外可以越冬,只是古人的猎奇游戏而已,没有产量,就象是唐明皇在宫中盆栽荔枝一样,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作物生产。
除非有人工干预,北纬36度线,今天依然是阻决茶叶生长的生命线。当五八年“大跃进”时,在特殊的“人定胜天”*治气氛下,山东曾经搞过“南茶北移”,比如在五峰山南面一个叫“纸坊”的小村落,我就听说,那里当年种过茶树,只是没能成功,随后就放弃了,那里距离泰山很近,只是这些“茶”,和自古以来就延称的“女儿茶”这个名字,似乎都无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北方关于“茶”的概念,大都是些泛指,由各色各样植物嫩叶,点制成代茶饮品,也会统称为“茶”。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茶,一般人很难享用到,这在陆羽《茶经》里面有过论述。
另外,在我收藏的清代农学著作《农圃便用》里面,有详细的制茶工艺,也是古代山东地区对于“茶”的具体理解与应用,引用如下“茶茗。茶类甚多,山谷则产,亦不必栽种,但将可者于谷雨前,则为雨前松萝。看天时无云,趋露采之,将叶晾去露水,将锅烧热,茶叶三碗急炒令熟,取出倾入器内,以手团转再经炒,再团转,如此数遍,令极细极实,以筛入锅内,焙之,使干为度,取出用手轻转使细,即茶也。入器内盛之,虽不及[][]之物,亦可以消遣悦志云尔”。
如此看来,所谓的“泰山女儿茶”恐怕也一样,是某种代茶饮品,并且还是泰山所特有的。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留意,传说中的她究竟该会是哪一种植物呢?
07年的一次登泰山,路过南麓“四槐树”景点,有卖所谓真正的“泰山女儿茶”,我与朋友各点上一杯,只提出一个条件,我要看一下所谓的“女儿茶”,她很不情愿地拿出一个玻璃瓶,里面是些褐色炒过的“茶叶”,那其实是些忍冬花的枝叶,我想答案不该就这么简单,所以,当我说破时,她竟有些恼怒了。
历史上“女儿茶”这个名称,其实并不生僻,它最早出现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的著作《救荒本草》一书中,朱橚是明成祖朱棣的胞弟,就是后来史称的“周定王”,削藩后成为庶人。这位可怜的藩王当年为了回避*治上的失意,免遭迫害,自愿交出权利而潜心研究“植物学”,于是就有了这样一部野菜食用指南的著作。今天河南开封的 古建筑——龙亭,就是当年周定王府的旧址,这里曾经是宋、金两代的皇宫,朱橚在这里开辟了有史以来的 块“野生食用植物试验田”,遍尝百草,记录经验,名为“救荒”,其实也不过是一场“何不食肉糜”的行为艺术,书中每每出现的“油盐调食”之类的烹调方法,令人发笑。
《救荒本草》中有记载说:“女儿茶,一名牛李子,一名牛筋子,生田野中,科条高五六尺,叶似郁李子叶而长大,稍尖,叶色光滑,又似白棠子叶,而色微*绿,结子如豌豆大,生则青,熟则黑茶褐色,其叶味淡,微苦,救饥采嫩叶熟,水浸掏净,油盐调食,亦可蒸暴,作茶煮饮”。
这里面所记载的植物,就是今天植物学分类里,鼠李科植物中的鼠李,所记载的异名至今还在沿用;而文中所涉及到的郁李和白棠子这两种大型灌木,今天在泰山都能见到,分别是蔷薇科的李属和马鞭草科的紫珠属。
鼠李科植物的叶子用作茶饮的还很多,比如枣树及酸枣,在本书里还有另外一种植物也可以佐证,“山茶科。生中牟土山田野中,科条高四五尺,枝梗灰白色,叶似皂荚叶而团,又似槐叶亦团,四五叶攒生一处,叶甚稠密,味苦---作茶煮饮”,这种叫做“山茶科”的代茶植物,就是今天山区常见的鼠李科植物的小叶鼠李,济南人俗称“琉璃枝子”,北京人叫“麻栎疙瘩”的,乡间一直就有取其嫩叶代茶饮的习俗。
现在泰山上分布的几个鼠李品种,主要有“鼠李”、“小叶鼠李”、“锐齿鼠李”、“朝鲜鼠李”等,嫩叶都可以作茶饮,都能归结到古代所谓的“女儿茶”。
(鼠李)
从现存的史料上来看,泰山的女儿茶除了鼠李科植物以外,还有特指,主要有以下两种记载,一是明代李日华的《紫桃轩杂缀》“泰山无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再者是明万历本的《岱史》“茶薄产岩谷间,山僧间有之,而城市皆无,山人采青桐芽,曰女儿茶”。
为弄清楚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青桐”的产地,它会是梧桐科植物中的青桐吗?古今有同名而异物的情况,不能贸然结论。
泰山名胜里,旧时有“青桐涧”一说,以出产青桐闻名,位于西麓主峰傲徕峰与扇子崖间,今已人迹罕至。后来连续两年的春夏之交,我专登傲徕峰,选择从青桐涧下山,途中终于见到了所谓的“青桐”,为大型灌木,果然不出我的猜测,不是梧桐,但幼树的树皮,同梧桐一样地翠绿,却是另外一科植物,槭树的一种,学名叫“长裂葛萝槭”,又名“何斯槭”、俗名“山青桐”。
(山青铜)
考证到此,问题迎刃而解,过去北方许多灌木植物的嫩芽,都会作“茶”饮用,“女儿”是形容其嫩,“女儿茶”有时会指鼠李科里的植物,当“泰山女儿茶”特指某种植物时,其实就是出产在青桐涧等处的一种槭树嫩芽。
在泰山地区过去有一首民歌,就有“女儿茶,本是那青桐的芽”一句,可以验证。而此“茶”的品位,就汤色和醇香而言,通过我的实践,无法和今茶相比,毕竟是替代品,只能说别有风味而已。
编辑王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