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新闻网美食文化寻访天下刘氏家宴

《酒店新闻网》栏目主编刘东平副主编魏烨《中国纪录》新媒体周杰编辑报道

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酒店行业新闻网站——《酒店新闻网》探访舌尖上的美食,寻访春节农家餐桌美味,发掘乡土年味气息,记录百姓家的年夜饭,打开乡愁的记忆。

武汉人吃年饭,有一道菜是必须上桌的。那当然就是“鱼元子”也称“鱼圆子”,圆子嘛,团团圆圆,不管是你爱吃不爱吃,会做不会做这道菜,过年都是少不了元子的。

年1月24日,全国酒店行业新闻网站——《酒店新闻网》栏目主编走进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新生村去品尝刘氏家宴——玉龙吐珠(鱼元子)来揭开它神秘面纱,向世间推介这道传承几百年的坊间美食。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赞美玉龙吐珠的歌谣:

点点星斗布空稀,

龙珠吐出游客迷。

观莲湖旁千秋饮,

难得白玉沁诗脾。

刘氏鱼元传人——刘大平,刘后主做出来的玉龙吐珠(鱼元子)口感好,色泽剔透,质嫩滑润清脆,富有弹性,味道鲜美,被称为“蔡甸一绝”。

进入腊月二十,各家各户准备年货,农村都有炸元子、溜鱼掺(鱼元)、炸酥鱼(鱼块)等习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周边农家开始买鲜鱼到刘家加工元子,不在自家制作,每逢这个季节,刘家人像打仗一样忙活,有时候还会请一些帮工一起做元子。据老刘介绍:只要乡亲们有需求,喜欢我们刘家元子,不论给不给加工费,我们都会满足他们。

元子要做得好吃,原材料的好坏是先决条件。肥猪肉必须是农家喂养的土猪肉,将猪肉剁成一粒一粒小丁块,鱼肉取十斤以上的大草鱼背脊去骨,鱼肉却要打得越细越好,打出来的鱼茸像膏脂,猪肉和鱼茸的比例是三两猪肉一斤鱼肉备用,再加佐料,佐料的配比也很讲究。这些方法都是刘家祖辈口口相传至今,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制作工艺有些改进,但是大的方法没有什么改变。

据全国酒店行业新闻网站——《酒店新闻网》栏目主编考究,玉龙吐珠(元子)是刘家传世佳宝,相传刘氏宗亲来自于江西省吉安县刘家店,他们从江西迁移观莲湖后,是刘季公将家乡元子、鱼掺(纯鱼元),带到了湖北。

刘家先祖出身贫寒,靠打鱼为生,自幼兄弟相依为命,勤耕苦种,艰难维持生活,但是做得一手好菜,苦中求乐。穷归穷,他俩人缘好,村里谁家红白喜事,他俩都二话不说就去帮忙,有一夜,大哥梦见济公在山崖上煮食,只见济公像玩把戏似的,他把鱼捏在手里,眨眼间,小丸就不断地从他的手中飞出,飞落锅里,袅袅炊烟夹带着阵阵清香。

第二天一大早,大哥把这个梦告诉了二弟,天赋聪慧的二弟不假思索说:“这是一道好菜”。

后来兄弟俩在家试做,他们选湖中白鲢子(家鱼)、换鱼(草鱼)把鲜鱼起肉,去骨剥皮,再剁成肉茸,加鸡蛋清、面粉、精盐、白糊淑、白醋、味精、葱白、秘制汤料等佐料,放入鱼肉中,朝一个方向,反复搅拌成有一定弹性的鱼胶,然后像济公那样,把鱼胶捏在掌中处挤出小丸,放入清水锅中,近看这半透明的鱼元,薄如轻纱,形如龙珠,白如子玉、他们试食一个香气四溢的“鱼元”,入口甘香酥脆,松软而略带韧性。

邻里右舍闻香而动,纷纷来到刘氏家探个究竟,来客食之,纷纷赞好,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以后,刘家元子、鱼掺(纯鱼元)便作为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祭祀等活动宴席的主打菜肴。

据老刘介绍:其实做油炸鱼元,工艺比较简单。说话间,老刘左手把肉泥一抓,一个溜溜的大元子就从虎口处蹦出来了,右手再把元子轻轻推进油锅,行云流水,循环往复。刚进锅的元子坠进锅底就不见了,过一会儿才再漂上来,越长越大,愈炸愈*。对老刘来讲,他们的独门绝技还是鱼掺(纯鱼元)。

首先把草鱼切除鱼骨,把鱼肉用清水洗净,用刀把鱼肉刮下来,将刮出鱼肉放入大盆中里,如果是陶瓷盆子更佳。其次生姜洗净切小块放入鱼肉,加入适量的淀粉,胡椒粉,食盐等佐料,用手在里面翻动,将鱼茸活成鱼胶状,放入清水中三秒钟后自然浮出水面即可。

再次将锅里倒入半锅清水煮开,关成小火,用手抓鱼肉泥,从虎口出来,用汤勺舀出丸子放入开水里小火慢煮,再把鱼茸用手一团一团地挤入锅中,汤沸了,一看浮上来的鱼元,只只洁白如雪,以口尝之,味道鲜美,观之,洁白的鱼元漂浮镶嵌铁锅中,珍珠剔透、半沉半浮、如珠如画。

当鱼丸送入口中时,连声道出此菜:嫩比鮰鱼鲜比虾,玉龙吐珠人人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ezizhua.com/dztx/10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