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践行明德教育
这个暑期,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明德实践行动”——号调研小组赴成都市大邑县开展《山河带砺——川*考察》课题调研。据悉,该小分队从去年9月开始,有计划阶段性的前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探索川*文化,走访在世老兵,旨在引导我校学子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传承红色精神。这个假期不例外,调研继续跟进。
本次调研足迹围绕三个关键词——安仁古镇、建川博物馆、川*文化。
民国时期川*分布图
抗日前川*分布图
安仁古镇——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多年),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载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安仁人文荟萃,这里是鼎鼎有名的抗日川*将领刘湘、川*起义*大将刘文辉的故乡,我们专程来到他的故居以及了解他的*旅历史,通过当地人知晓这里也是民国时期其他一些川***要员的故乡。这样小小的古镇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刘氏庄园,有保存民清时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馆27座。
建川博物馆——是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成立的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民营博物馆。现馆藏珍贵文物超过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件,这在国内民营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建川博物馆聚落独具匠心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概念,将多达20余个博物馆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群落式新概念博物馆和中国百年文博及红色教育旅游胜地。战争的血腥和岁月的沧桑让人心中感慨却又沉重无语。残破褴褛的血衣、血迹斑驳的日记本、冰凉刺骨的侵华纪念章,铺天盖地的旧报纸、老照片、书信、镜鉴、雕塑、像章……中华民族为抵御外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给予了我们心灵的震撼。樊建川馆长曾受邀做客优酷节目《晓说》-3-23期:《口述历史:对谈樊建川》。在节目中樊建川通过介绍战争遗留物品对川*战争历史进行了回顾。
川*文化——是安仁文化的灵*所在。川*,亦指对民国时期四川地方*队的称谓。川*内部的派系繁杂,防区制盛行,内战之烈闻名全国。川*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山西打仗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从“最糟糕的*队”到抗战后期赢得“无川不成*”的赞誉,四川人民和川*将士用血肉之躯重塑民族精神,捍卫祖国大好河山。据了解,在抗日战争中四川承担了全国30%的财*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重庆抗日胜利纪功碑书写着川*这一华彩乐章,李宗仁将*曾评价道:“八年抗战,川*之功,殊不可没。”有幸通过此次调研机会,小分队走访了十多位老兵,了解他们不同的生活状态,了解川*抗战的故事,小康富足者有之,穷困潦倒者有之,慷慨激昂者有之,沉默不语者有之,无论怎样他们从未停止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也为后辈上了一堂难以忘怀的课。
钟华:中国远征*新一*第三十八师四团三营八连排长,中国远征*联谊会主席,四川省建筑厅、文化厅建筑师。
何成义:*埔*校第23期三总队步兵科士兵
吴真全:*埔*校二十三期,一中队,炮科毕业,印缅远征*新一*三十师三炮营一排二连中士副班长,现任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协委员。
历史不应该被人遗忘,他们也不应消失于寂寂长河中,只希望能够通过些许探微让更多的人能够对川*有所了解。文学与传媒学院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秉承我校以明德教育为本的教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应永远牢记红*精神,并努力为之付出。普及爱国明德教育,我们在路上。
此次活动后,小组成员在蔡郎与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调研报告。我们希望把川*文化的历史故事以大学生的角度用笔墨记录下来,深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传承红色精神。——文传学院调研小组
本期小编:刘武英
转载自锦大青年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