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止血药的药性各有不同,如药性寒凉,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出血;药性温热,能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药性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等。
止血药大蓟
甘苦凉,归心肝经,有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之功。
近年来,以本品治疗高血压病及肝炎,有降压及利胆退*的作用。
小蓟
甘凉,归心肝经,有凉血止血,解*消痈之功。
地榆
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有凉血止血,解*敛疮之功,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引起中*性肝炎。
苎麻根
甘寒,归心肝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之功。
紫珠
苦涩凉,归肝,肺,胃经,有收敛止血,解*疗疮之功。研末服,每次,1.5~3克。
白茅根
白茅根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
槐花
别名槐米,苦微寒,归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于各种出血证。尤善治疗下部出血。
侧柏叶
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之功。外用泡酒涂擦头皮,可治疗脂溢性皮炎。有乌发,生发作用。
仙鹤草
别名脱力草,苦涩平,归肺肝脾经,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之功。
白及
白及
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研末用每次,1.5-3克。传统认为本品于乌头相反。
棕榈炭
苦,涩,平。归肺肝大肠经,有收敛止血之功。用于各种出血证而无瘀滞者。研末服,每次1~1.5克。
血余炭
苦平,归甘胃经,有止血散瘀,补阴利尿之功。研末服,每次1.5-3克。
三七
三七
别名参三七,田七。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研末吞服每次1-1.5克。
茜草
苦寒归肝经,有凉血止血,活血去瘀之功。
蒲*
甘平,归肝心包经,有收涩止血,行血去瘀之功。
花蕊石
酸涩平,归肝经,有止血化瘀之功。
艾叶
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主要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证,对妇女崩漏下血尤为适宜。
灶心土
别名伏龙肝,
辛,微温,归脾胃经,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之功,15-30克,布袋包。或用60-克煎汤代水。
羊蹄
苦涩寒,归心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杀虫疗癣之功。
藕节
甘涩平,归肝肺胃经,有收敛止血之功,生用止血化瘀,炒炭用收涩止血。
活血化瘀药
川芎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研末吞服每次1-1.5克。
乳香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
没药
苦平,归心肝脾经,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
元胡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研末服,每次1.5-3克,用温开水送服,醋制可加强止痛之功。
郁金
辛苦寒,归心肝胆经,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肿之功。
丁香莫与郁金见。
姜*
辛苦温,归肝脾经,有破血行气,通络止痛之功。
莪术
辛苦温,归肝脾经,有破血去瘀,行气止痛之功。
醋制能加强止痛作用。
三棱
别名荆三棱,京三棱
苦平,归肝脾,有破血去瘀,行气止痛之功,醋炒能加强止痛之功。
丹参
丹参
别名:紫丹参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之功。
反藜芦。
虎杖,
别名阴阳莲,大叶蛇总管。
苦寒,归肝胆肺经,有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化痰止咳之功。
益母草
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有活血祛瘀,利尿消肿之功。
鸡血藤
苦微甘温,归肝经,有行血补血,舒筋活络之功。
桃仁
苦平,归心肝肺大肠经,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功。
红花
辛温,归心肝经。有活血祛瘀,通经之功。
五灵脂
苦甘温,归肝经,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之功。
用法用量,3-10克,包煎,或入丸,散用。
孕妇慎用,人生畏五灵脂。
牛膝
苦酸平,归肝肾经,有活血去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之功。
穿山甲
咸,微寒,归肝胃经,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之功。
可研粉吞服,每次1-1.5克。
土鳖虫,土元,地鳖虫,蛰虫。
咸寒,有小*,归肝经,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功。
用法用量,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1.5克。
水蛭
别名,蚂蝗
咸苦平,有小*,归肝经,有破血逐瘀之功。
用法用量,3~6克,焙干研末吞服,每次0.3-0.5克。
虻虫
别名牛虻
苦微寒,有小*,归肝经,有破血逐瘀止痛。
用量用法,1-1.5克,焙干研末吞服,每次0.3克。
降香
辛温,归心肝经,有活血散瘀,止血定痛之功。
用量用法,3-6克;研末吞服,每次1-2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患处。
泽兰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有活血祛瘀,行水消肿之功。
自然铜,心,平,归肝经,有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之功。
用量用法,10-15克,煅研细末入散剂,每次0.3克。
王不留行
别名留行子,王不留
苦平,归肝胃经,有活血通经,下乳汁之功。
刘寄奴
刘寄奴
别名化食丹
苦温,归心脾经,有破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
苏木
甘咸微辛平,归心肝脾经,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之功。
干漆
辛,苦温,有小*,归肝胃经,有破血祛瘀,通经,杀虫之功。
本品破血通经之力较强,入丸散剂用,每次吞服0.06-0.1克,不宜入煎剂。畏螃蟹。
中医经典处方石斛
八宝治红丹
荷叶5千克石斛1.5千克大小蓟1千克香墨1千克甘草1千克白芍1千克丹皮2千克,藕节2千克侧柏炭2千克.*芩2千克百合2千克栀子(炒焦)2千克橘皮2千克棕榈炭克贝母克生地1.25干克竹茹1.25千克
上药十七味,共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清热润肺,凉血止血。急怒肝旺,肺热火盛,吐血衄血,痰中带血。
白术散
山药、桔梗、茯苓(去皮)、甘草白芷、陈皮(去白)、青皮(去白)、香附子,各三两。白术四两,干姜(炮)二两。
上为末。
治伤寒气脉不和,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或冒涉风湿,憎寒发热,骨节疼痛;或中暑呕吐眩晕;及大病后将理失宜,食复、劳复,病证如初。
背记歌诀止血药
止血药
大蓟甘凉归肝脾,凉血止血化瘀积
血热吐衄肠痈肿,瘀血恶疮乳汁闭
鹤草苦凉脾肺肝,化瘀止血祛痛患
赤痢胃溃肝脓疡,吐衄崩漏肠风便
小蓟甘凉归肝脾,清热凉血止血宜
金疮出血呕吐衄,下焦结热溺淋痢
茜草苦寒心包肝,止血通经利小便
吐衄崩漏月经闭,折伤水肿肝脏炎
龙肝辛温归胃脾,止血温中镇呕逆
肠风痈肿崩漏带,吐衄尿血呕泻痢
槐角苦寒大肠肝,祛风解热止血专
风热乳瘕少腹痛,痔疮赤痢肠风便
槐花苦凉肝大肠,止血止痢疗疮疡
赤痢肠风便血脓,吐衄血淋与痔疮
降香苦温归肝经,止血生肌镇疼痛
跌打损伤吐咯血,心腹头痛用必清
紫参苦寒归肝经,止血利尿消肿痈
痈肿恶疮吐衄血,心腹积聚皆适应
紫葳甘寒心包肝,凉血止血祛瘀炎
地榆苦寒胃肠肝,止血凉血疗疮患
带下病痛恶疮瘘,吐衄血崩肠风便
三七甘温归肝脾,止血化瘀镇痛宜
吐衄尿血月经多,跌打血瘀崩赤痢
白芨苦平归肾肺,止血消痈敛疮溃
肺病咳血胃溃呕,痈肿恶疮皆消退
山茶甘寒归心肝,清热止血祛瘀患
崩漏下血赤白带,瘀血腹痛用皆安
艾叶苦温脾肾肝,止血调经逐湿寒
吐衄崩漏带下痢,腹痛吐泻均可煎
茅根甘寒脾胃心,益气止血疗诸淋
肾炎水肿烦热渴,吐衄血崩皆除根
藕节甘凉肺胃肝,止血通淋解热烦
烦渴吐衄赤痢淋,尿血崩漏服可痊
旱莲甘寒归肝肾,止血益肝补肾阴
营养不良髭发白,咳吐衄血赤痢淋
青箬甘寒归肺肝,清热止血利小便
吐衄崩漏尿淋血,肺热咳血口渴烦
蒲*甘平心包肝,止血祛瘀利小便
吐衄崩漏尿血淋,血滞痈肿膀胱炎
落打甘平归脾经,止血行血有奇功
跌打损伤为妙药,金疮出血更适应
棕榈苦平肺脾肝,涩肠止血涂疥癣
吐衄崩漏肠出血,赤痢疥癣诸症安
侧柏叶苦药性寒,归入二肠肺胃肝
止血凉血破瘀血,滋肺胜湿利小便
吐衄尿血崩漏带,血瘀痈肿服即散
血余苦温归肾肝,止血消瘀通二便
肠风下血吐衄崩,五淋便闭儿惊痫
赭石苦寒归心肝,降逆止血镇惊痫
痰气上逆反胃呕,咳吐衄血肠风便
蕊石酸平归肝经,止血化瘀敛疮灵
金疮出血外用效,血瘀吐衄内服宁
*药苦平归心肝,凉血止血解*患
恶疮喉痹犬蛇咬,内外出血用必安
草霜辛温肺胃肠,止血解*疗疮疡
肠炎赤痢吐衄崩,*疸喉痹大便溏
鸡冠甘凉肝大肠,止血固涩效力强
崩中带下赤白痢,肠风便血与痔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