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国元年(公元年),缅宁厅改县,四排山分设县佐公署于那赛营盘,其四排山六屯和勐勐三屯改为十三团保镇。民国二年(年),镇边直隶厅改澜沧县,上改心设县佐公署,改四屯为四团保镇。民国十七年元月(年2月),普洱道划上改心、四排山(含勐勐)析置新县,以澜沧江纵于东,小黑江横至于南,两江于东南角汇为一流,名谓双江。县署设于勐勐,划分五区,勐勐为中区,邦协以南为西区,勐库以北为北区,东北二门为东区。民国二十年(年)改中东南西北区为一、二、三、四、五区,下辖四十乡镇(三镇为勐勐镇、勐库镇、那赛镇;三十七个乡),至年隶属保山专区。县署冬春驻勐勐,夏秋驻那赛营盘。民国二十九年(年)改区设乡镇保甲;双江县设云山、得胜、复兴,文祥四个乡;勐库、永定二个镇;乡镇下设六十保,五百四十九甲。年至年隶缅宁专区。
建立后,年11月23日,双江县全境解放。12月3日,双江县人民*府成立,隶属于保山专区。年,县人民*府驻营盘,设太平,勐库两个区(亦称一、二区),下辖三十九个乡。
双江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为河谷地带。境内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县城海拔米,地貌高差悬殊,山地起伏、谷地相间。
截至年,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辖4乡2镇(勐勐镇、勐库镇、沙河乡、大文乡、忙糯乡、邦丙乡),72个村,3个社区及勐库华侨管理区、双江农场管理区。
勐勐镇 驻勐勐 辖2个社区、15个行*村:公很、新村;千蚌、大荒田、闷乐、千福、忙乐、南宋、邦迈、大吉、那布、忙建、彝家、细些、红土、章外、同化。
勐库镇 驻勐库 辖16个行*村:城子、亥公、那赛、邦渎、那蕉、坝糯、梁子、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丙山、邦改、护东、忙那。
沙河乡 驻沙平 辖1个社区、11个行*村:允甸;土戈、南布、允俸、忙开、邦协、邦木、陈家、平掌、营盘、下吧哈、布京。
大文乡 驻大文 辖11个村:大文、大忙蚌、大梁子、邦驮、大南矮、忙冒、仟信、户那、太平、清平、邦烘。
忙糯乡 驻忙糯 辖10个村:忙糯、小坝子、康太、邦界、荒田、巴哈、滚岗、南骂河、富王、南亢。
邦丙乡 驻邦丙 辖9个村:邦丙、南协、丫口、南栏、南直、岔箐、邦歪、邦况、忙安。
勐库华侨管理区 勐库镇 管辖勐库华侨农场。
双江农场管理区 驻双江农场 辖12个行*单位。
勐库冰岛(当地人也称丙岛)是双江县闻名的古茶树成片生长的村落,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著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冰岛茶种是闻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组成部门,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起源地。该地产茶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为明朝(年前后),而无文字记载的传说却早于明。对冰岛茶的来历有不同说法:一为当地土司版纳古茶山引入说,一为其他地方引入说。
忙糯石刻群:20世纪60年代初,忙糯乡小必地后山古驿道附近首次发现此条,天下人多4个字石刻。年2至6月,县文化局组织调查,发现多处石刻,专家提出:忙糯石刻点较多,分部较有规律,属省内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应视为双江境内文化遗产。主要分布于忙糯乡小坝子行*村小必地、老林寨、上必地自然村后山及忙糯行*村池塘村,许多图案仍然清晰可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江渡口:位于大文乡邦驮村,距县城83公里,东与思茅景谷县隔澜沧江相望,南与澜沧县和小黑江一水之隔,海拔米,为双江县海拔最低点,这里景色雄奇秀美,小黑江自西向东汇入澜沧江,形成一个丫字形。
忙糯石香炉:石香炉位于距忙糯乡*府4公里处的池塘村南侧小山顶端。石香炉高80厘米,直径60厘米,分顶部、炉身、炉户三部分。顶部两侧有炉耳,顶中有圆坑,炉身腹内为实心;三支炉足作为底座。年由县文体局、民宗局等部门挖掘出土,该炉造型独特,为省内外罕见。石香炉原为拉祜族宗教祭祀器物。从元末经明朝至晚清时期,该地一直是拉祜族宗教和*治活动中心,现石香炉所在地原为寺庙式建筑物,在清末数次拉祜族起义中,这里是义*集中和宣誓的地方。石香炉和双江拉祜族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研究和考证双江拉祜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证据。
神农祠: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南勐河上游,勐库大雪山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山脚的古茶谷中心地带。祠内塑有一尊采用雪花白石雕制而成的炎帝神农塑像,高9.5米,基座9米,宽4米。对称建有两间传统民族风格房屋,左为茶展馆(以茶之源、茶之*、茶之歌三个方面用54张图片展示双江勐库大叶茶原生地形象和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右为茶艺馆(在墙体上精心制作一幅反映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饮茶习俗为主的壁画,高2米,长13.8米)。塑像基座四周及中心广场共铺贴大理青石板.9平方米,从神农祠牌坊至炎帝神农塑像共有69级台阶。
作者/来源:静一号普洱茶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