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树,别名*柏、川*柏等。为芸香科*檗属植物。以树皮入药,中药名*柏。树皮含小檗碱、巴马亭、木兰碱、*柏碱、*柏酮、*柏内脂等;叶中含*柏甙;果中含棒状花椒酰胺。药理试验表明,*柏有抑菌、降血压、降血糖及扩张动脉的作用。树皮性寒、味苦。具清热解*、泻火燥湿的功效,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胆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症。外用治疗烧烫伤、急性结膜炎等。
(一)*皮树混交林营造
1.选地与整地
育苗地宜选高燥背风向阳、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土层要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于头年冬季深翻土地,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春播还需精耕细作,三犁三杷,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土杂肥kg,过磷酸钙30kg,耙平整细后,开沟作床,以待播种。
*皮树混交林造林地宜选在海拔~m、空气湿度大、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的深厚肥沃的山麓、溪谷等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地势宜平缓宽敞,坡度限制在10以下。整地宜在造林前3~4个月进行,根据土层深浅、土壤肥力以及下面所确定的造林密度等情况在全面翻地的基础上进行挖穴,穴大80cemx80cmX80cm,穴的表层肥土与底土应分开堆放于穴旁,使前者便于植苗时垫入穴底作肥用。
2.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埋根、根插和伤根分枝等繁殖,但以种子繁殖为主。
(1)育苗
①种子繁殖从优良的母树上采种。优良母树应具备的条件是:a.树龄在20年以上,树于较圆满通直、皮厚;树冠紧凑、透光;b.结果多,果重;c.结果大小年不明显;d.抗逆性强,树势健壮,无病虫害。
*皮树果实成熟后不立即脱落,但易受鸟类啄食,应及时采集。鲜果应浸水3~5天,待果肉软化时搓洗出种子,晾干,清除种子表面所附着的薄膜覆盖物。种子应放在通风良好的仓库内贮藏,切不可与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农药或化肥放在一起,以免降低种子发芽率。
*皮树雌雄异株,在散生的情况下,由于授粉不良,或因花期雨水多,故单性结实很普遍,空粒种子可达30%以上。空粒与饱满种子大小相似,但重量轻30%左右,可用水选剔除。精选种子发芽率可达60%~80%。在种子欠收的情况下,才从散生树上采种,以满足育苗造林的需要。
播种:分秋播与春播,一般采用春播。春播多在3月中旬进行。春播的种子,一定要经过2个月的低温层积催芽处理。如因其他原因来不及低温层积催芽,则可采用快速催芽法。即用30℃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捞出种子混3倍量湿砂放入背风向阳处的坑内(坑的大小可根据种子多少而定),上面盖塑料薄膜,晚间于其上边覆盖草帘保温,每天翻动2次,并适量浇水,温度保持在35℃左右,最高不超过40℃,经过10~15天时间,当种子有30%~40%裂嘴时即可播种。
条播,在苗床上横向开沟,沟深3~5cm,波幅10cm,条距25~30cm,每m长播种90~粒,每亩播种量2~3kg,覆土约1cm厚左右,盖草。凡经预处理的种子,播后半个月左右就可萌芽出土。种芽出土后,要及时揭草,清除残渣,以免幼苗感染病害。
加强苗期管理,当苗高5~6cm时,进行间苗,一般间苗2次,最后每隔6cm留苗1株。苗期要松土除草,见草就除。及时施肥,一般3次:即在1、2次间苗后各1次,第3次在苗木速生期前7月上、中旬进行,每次每亩施腐熟人粪尿-kg,或尿素7~8kg,最好是人粪尿。
*皮树幼苗不耐干旱,怕高温,在干旱高温情况下,植株常因失水致叶片脱落枯死。因此,在整个苗期生长期间,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生长。一年生*皮树苗一般高40cm,最高可达60cm左右,地径0.3~0.5cm,这不符合出圃造林要求,还需在苗圃移栽继续培育2年,要求苗高达到1.5m,地径1.2cm,以便在营造混交林时,提高与混交树种竞争能力。
下面所选定的混交树种一厚朴的育苗详见厚朴育苗。
②根插繁殖2月上、中旬,挖取4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植株根部径粗1cn以上的侧根,截成长10cm的根段作插穗,按枝插法的密度和方法进行扦插育苗、管理,约1个月左右生根发芽,秋后或翌年春季即可出圃定植。
③伤根分蘖繁殖冬季或早春萌发前,选取4年生以上生长粗壮的植株,将其根际周围泥土扒开,在较粗的侧根上,用刀于每隔10cm处砍伤,施以土杂肥,覆上一层薄土,1~2个月后,于伤口处萌发根腐苗,加大肥水管理,培育2年,苗高可达1m以上,秋后或翌春可带根挖去定植。
(2)造林
①混交树种的选择根据*皮树生长特性,营造*皮树混交林,混交树种的选择首先必须具有促进*皮树生长、稳定、优质的特性。其次,混交树种与*皮树之间矛盾不应太大,最好能具有不同生态要求及不同根型,在生长速度上也不应相差太悬殊,从发展药用林的观点出发,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藉以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还要注意混交树种能否适应*皮树所需的立地条件,以及和*皮树有无共同的病虫害。
根据上述要求,根据天然次生林与厚朴混生能促使*皮树干生长较直的情况,可选用厚朴作为*皮树的混生树种。因为厚朴具有以下特点:树干通直,树冠紧凑,能促使*皮树向上直长,整枝良好,生长健壮;厚朴叶大而多,形成浓密树冠,遮盖林地,杂草灌木不易侵入,促进*皮树生长稳定,减少林木分化;和*皮树一样,厚朴为阳性树种,幼时生长较慢,较耐荫。
随后要求强光,生长加快,两个树种在生长速度方面,厚朴虽较快,但它们都是阳性树种,在人工干预下(调节种间关系),可减少厚朴形成上方遮荫,抑制*皮树生长的情况发生,促使它们在生长速度上基本能保持一致,一旦压抑严重影响*皮树生存,就将厚朴伐除,这时的*皮树在厚朴的辅佐下,一般高达7m以上,直干性大体形成,高生长逐渐减弱而转向加粗生长时期,基本上达到了混交林营造的目的,此时伐除厚朴,对本身生长有利。
两个树种根型不同,厚朴入土较深,表层根较少,属深根性树种;*皮树入土较浅,表层根发达,属中庸根型树种,两者混交,不致激烈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因而能充分发挥各自增产效能;厚朴的树皮、花、果均可药用,是当前需要大力发展的树种,用其作*皮树的混交树种,不仅能促使*皮树生长良好,而且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厚朴与*皮树混交,没有共同的病虫害,如某一树种发生病虫害,通过隔离,便可减少或抑制其发生。厚朴适生条件要求与*皮树基本相同,凡*皮树能生长的地方也适宜于厚朴生长。
②混交比例混交比例即混交密度,也叫混交初植密度。*皮树、厚朴混交密度应根据其混交目的、树种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等情况而定,要做到疏密适宜,以便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其密度大小,可按其树皮盛产期树冠大小来决定,以不让相邻植株的树冠密接起来为原则。然而*皮树、厚朴混交密度初期组成不是恒定的,而是在*皮树、厚朴后期生长各阶段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主要是按下面采取促、控、伐措施调节种间关系)的影响下,林木组成是会发生很大变化的。
以*皮树人工纯林为例,在一般条件下,其初植密度每亩是株,到树皮减收期阶段(树势生长衰退期,树龄50年以上),只剩下50~60株了。*皮树与厚朴混交,前者是仰赖于后者的辅佐来达到生长良好的目的,故种间关系较紧张,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频度比*皮树纯林就会加大,淘汰的株数也随之增多,根据这一情况,*皮树与厚朴混交密度一般比*皮树纯林初期组成要大1倍以上,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每亩可栽植~-株。
在确定*皮树、厚朴混交林初期组成时,必须保证*皮树在未来林分占绝对优势,因此它的数量--般应大于其树皮减收期该树种纯林保存数近1倍左右,这是顺应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需要。而厚朴是伴生树种,借包围的方法,限制侧芽横向生长转为纵向生长,形成直干,故种植株数比*皮树大1倍以上。但当其压抑*皮树生长,通过以人工为主的选择,则逐步被淘汰,到*皮树树皮减收期阶段,厚朴所占整个林分的比例仅约10%-15%,而*皮树则成为全林的主宰了。
③混交方式混交方式是指不同树种的植株在混交林中的配置方法。营造*皮树、厚朴混交林,根据其目的和树种生长特性,可用株间和行间混交一起进行的混交方式。株间混交是在每个种植行内隔株地混交,也就是一株*皮树、一株厚朴相间种植。行间混交,是每隔一行株间混交种植一行厚朴,即行*皮树、厚朴株间混交,一行厚朴相间种植。
株间混交和行间混交-起进行的方式,使厚朴把*皮树四周包围起来,在厚朴紧凑树冠的辅佐下,促使*皮树的二歧分枝方式逐步转变为合轴分枝方式,形成高干,生产高质量的树皮。为便于对林木进行抚育管理或间种农、药作物,促进林木生长,*皮树、厚朴混交林的行距应大于株距,而株距小,有利于株间郁闭早,促使*皮树加速向上生长。当其树冠向行间扩展时,又会受到行间厚朴的控制,这就充分发挥了混交林的效果。
④栽植方法*皮树生长较慢,而厚朴较快,为减少两者混交在生长前、中期厚朴对*皮树的压抑,造林所用的苗木,*皮树需要在苗圃培养三年生1.3m左右高的大苗,厚朴则用一年生约60cm高的壮苗,起苗需适当带土,保证栽一棵活一棵。
植苗时,先将穴旁肥土填入穴底,然后施肥,每穴施腐熟厩肥或土杂肥40kg,再填细土,苗木入穴深度,根据其根系长短,在不窝根,分层踏实的情况下,要求定植点高出穴面20cm,以免雨后穴土下沉积水,影响苗木成活和生长。栽后随即盖草,以利保墒抗旱,造林时间冬、春季都可进行,低山以冬季为主,中山以春季为好。
3、采收
砍树剥皮一般于定植后15年开始收获,生长快的也可提前2~3年剥皮。采收时间最适宜于5~6月之间,其时树液上下流动快,水分充足,有粘液,树皮容易剥离。采收方法是将树砍倒,在刮去外层粗皮后,可按长度60cm左右用刀横切皮层,再纵切一刀,依次剥下树皮、枝皮及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