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收服了白娘子澎湃新闻

和尚·钵·雷峰塔白蛇故事脍炙人口,溯其源流,自明代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起,至清代*图珌《雷峰塔》(看山阁本)、梨园旧抄本《雷峰塔》、方成培《雷峰塔》(水竹居本)、《雷峰塔奇传》(玉花堂主人校订本)等诸小说戏曲版本中,皆有白娘子被和尚法海以钵收服且镇压于雷峰塔下的情节。由此,和尚、钵、雷峰塔成为白蛇故事中收服白娘子的三要素。且先看冯梦龙的记载:禅师于袖中取出一个钵盂,递与许宣道:“你若到家,不可教妇人得知,悄悄的将此物劈头一罩,切勿手轻,紧紧的按住,不可心慌。你便回去。”……正是有心等了没心的,许宣张得他眼慢,背后悄悄的,望白娘子头上一罩,用尽平生气力纳住,不见了女子之形,随着钵盂慢慢的按下,不敢手松,紧紧的按住。……不知禅师口里念的甚么,念毕,轻轻的揭起钵盂,只见白娘子缩做七八寸长,如傀儡人像,双眸紧闭,做一堆儿,伏在地下。……禅师将二物置于钵盂之内,扯下褊衫一幅,封了钵盂口,拿到雷峰寺前,将钵盂放在地下,令人搬砖运石,砌成一塔。后来许宣化缘,砌成了七层宝塔。千年万载,白蛇和青鱼不能出世。《警世通言》卷二八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现存最早具备和尚、钵、雷峰塔三要素的白蛇故事,因是初创,故而粗略:其中,和尚法海没有亲自动手,只是将钵盂授予许宣,作为凡人的许宣持钵盂一罩,便可收服白娘子,收妖过程简单草率。收服白蛇后,先在钵盂上加砌砖石,草草成一塔,后来经许宣化缘修筑,才有了雷峰塔。到了清代,和尚、钵、雷峰塔这三要素在白蛇故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方成培本《雷峰塔》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版本,且见其中对于这三要素的描写:(外引揭谛上)〔外〕菩萨低眉,故自慈悲六道;金刚怒目,还须降伏四魔。吠,孽畜!俺来也!〔旦惊跪介〕哎呀,我佛慈悲。〔外〕孽缘已尽,大数难逃。〔旦〕望饶奴命则个!〔外将钵合旦,旦逃介,谛拦旦,出珠打介,外接珠合旦下。持钵上,生见蛇,悲介。〕……来此已是(雷峰)塔边了。雷火二部何在?〔内应介〕来也。〔杂扮雷公、雷母、众火神舞上〕〔众〕禅师有何法旨?〔外〕吾奉佛旨,收取妖蛇,埋于塔底,永远镇压,犹恐他乘机逃遁,速将三昧真火,与我烧炼成功者。〔众〕领法旨。〔接钵,置塔内,绕场介〕启禅师,塔已炼过了。〔缴钵介〕〔外〕速退。〔众应下〕〔外〕白蛇听者:雷峰塔倒,西湖水干,江潮不起,许汝再世。在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中,收服白娘子的情节变得更具程式性:法海不但亲自动手,还请来揭谛护法神相助,二人一个举钵盂,一个取神珠,配合之下,才将白蛇收入钵中。将白蛇镇压雷峰塔下后,需请雷火二部炼塔,保证白蛇无法逃逸。整个收妖过程像是专业团队作业,有条不紊。或许是作者有感于冯梦龙版白蛇故事的捉妖过程过于粗略,故在此多加笔墨,显示佛家收妖亦有套路。但其间雷火二部、三昧真火等,却隐约揭示出这个故事另有一番道教因缘。然若考察白蛇故事的早期源流之一,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卷一所收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可发现在收服白蛇的过程中,和尚、钵、雷峰塔三要素,原本竟是道士、罐与三石塔。且见:神将喝喏:“告我师父,有何法旨?”真人道:“与吾湖中捉那三个怪物来!”神将唱喏。去不多时,则见婆子、卯奴、白衣妇人,都捉拿到真人面前。真人道:“汝为怪物,焉敢缠害命官之子?”三个道:“他不合冲塞了我水门。告我师,可饶恕,不曾损他性命。”真人道:“与吾现形!”卯奴道:“告哥哥,我不曾奈何哥哥,可莫现形!”真人叫天将打。不打万事皆休,那里打了几下,只见卯奴变成了乌鸡,婆子是个獭,白衣娘子是条白蛇。奚真人道:“取铁罐来,捉此三个怪物,盛在里面。”封了,把符压住,安在湖中心。奚真人化缘,造成三个石塔,镇住三怪于湖内。至今古迹遗踪尚在。上述文中,真人姓奚,是一位来自道教名山龙虎山的道士,也是男主人公奚宣的叔叔。奚真人先是“望城西有黑气起,有妖怪缠人,特来”,与奚宣吃了符水,吐了妖涎。烧化符咒,请来神将,方将三个妖怪收服,以铁罐收之,把符压住,再镇压在石塔下。这一整套望气、喝符水、烧符请将、收妖、镇妖都是道士捉妖的传统程式,体现的是道家对捉妖术的娴熟运用。与前文对比,可见道士捉妖,比冯梦龙版和尚捉妖要利索高效、熟门熟路得多,至少也不亚于方成培版。道士在捉妖界的地位捉妖,本是道士的专长。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除了以先秦之道家思想为宗外,在汉晋之际还吸收了诸多驱攘之术,使其又有了巫觋的成分。故道士多有捉妖事迹,如东汉费长房,跟随仙人学道术归来后,特擅捉妖驱魅,《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载一则关于他的降服老鳖精的故事:汝南岁岁常有魅,伪作太守章服,诣府门椎鼓者,郡中患之。时魅适来,而逢长房谒府君,惶惧不得退,便前解衣冠,叩头乞活。长房呵之云:“便于中庭正汝故形!”即成老鳖,大如车轮,颈长一丈。长房复令就太守服罪,付其一札,以敕葛陂君。魅叩头流涕,持札植于陂边,以颈绕之而死。在降妖除魔的长期实践中,道士治炼出专门应对的法器:符以驱其魅,《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载河南麴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神而使命之”;印以封其路,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卷十七《登涉》中提到“若有山川社庙血食恶神能作福祸者,以印封泥,断其道路,则不复能神矣”;镜以照其形,“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已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抱朴子》内篇卷十七《登涉》);剑以摧其邪,“符剑可以却*辟邪”(《抱朴子》内篇卷十九《遐览》)。此外,葛洪搜集的道书目录中有《收山*老魅治邪精经》《收治百*召五岳丞太山主者记》等专门的法术书,可见道士的镇妖压胜之术已形成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道士既然精擅捉妖之术,民间若有妖怪作祟,一般皆延请道士来收服。《红楼梦》中便有一例,在一百二回《宁国府骨肉病灾祲大观园符水除妖孽》中,宁国府里常有妖祟之事,于是贾赦只得请道士到园作法事驱邪逐妖。那道士是如何捉妖的呢?且看:那日两府上下爷们仗着法师擒妖,都到园中观看,都说:“好大法令!呼神遣将的闹起来,不管有多少妖怪也唬跑了。”大家都挤到坛前。只见小道士们将旗幡举起,按定五方站住,伺候法师号令。三位法师,一位手提宝剑拿着法水,一位捧着七星皂旗,一位举着桃木打妖鞭,立在坛前。只听法器一停,上头令牌三下,口中念念有词,那五方旗便团团散布。法师下坛,叫本家领着到各处楼阁殿亭房廊屋舍山崖水畔洒了法水,将剑指画了一回,回来连击牌令,将七星旗祭起,众道士将旗幡一聚,接下打怪鞭望空打了三下。本家众人都道拿住妖怪,争着要看,及到跟前,并不见有什么形响。只见法师叫众道士拿取瓶罐,将妖收下,加上封条。法师朱笔书符收禁,令人带回在本观塔下镇住,一面撤坛谢将。有趣的是,尽管上文描述的捉妖过程头头是道、着实热闹,但道士处理捉到妖怪的方式与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几乎如出一辙,皆是以瓶罐收妖,并镇于塔下。这说明以罐收妖、以塔镇妖是道士的惯常手段,从南宋到清代皆然。既然道士在捉妖界的地位未被撼动,镇妖方法也一以贯之,为何在白蛇故事中,道士的角色却被和尚取代了呢?佛家多擅降*龙再细察《西湖三塔记》到《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情节变化,会发现前者收服的是三个妖怪:獭精、乌鸡精和白蛇精,而和尚单单收服了一条白蛇(青鱼另外收服)。蛇,梵土称为“那迦”,这种爬行动物的冷血与莫测使其具有半神半魔的性质,它既可能是保护者,又可能带来危险和毁灭。那迦之属在汉译佛经中称为“龙”,而降龙便成了佛家法力的重要体现。佛祖释迦牟尼曾有降龙事迹。据说有一回,释迦牟尼至郁鞞罗迦叶的隐修林里,求借宿一宿,在此遇到*龙。《四分律》卷三十二载:尔时世尊,诣郁鞞罗迦叶所。到已语言:“吾欲借室寄止一宿,可尔已不?”报言:“不惜,但此室有*龙极恶,恐相害耳。”佛言:“无苦,但见借,龙不害我。”迦叶报言:“此室宽广,欲宿随意。”时世尊即入石室,自敷坐具结加趺坐,直身正意。尔时*龙,见如来默然坐已,即放烟,如来亦放烟。龙见如来放烟已,复放火,如来亦复放火。时石室中烟火俱起。时迦叶遥见石室烟火俱起,便作是念:“瞿昙沙门极端正,可惜必为*龙所害无疑。”时世尊作是念:“我今宜可取此*龙,不伤其体而降伏之。”即以神力降之,不伤龙身。*龙身放烟火,渐渐减少。如来身中放无数种种光明,青*赤白琉璃玻瓈色。时如来即降*龙,盛着钵中。明日清旦,往郁鞞罗迦叶所语言:“汝欲知不,所言*龙者,吾已降之,今在钵中。”迦叶念言:“此沙门瞿昙,有大威德神足自在,乃能降此*龙,无所伤害。”*龙在与释迦牟尼进行一番神力比拼后,自然败下阵来,世尊收服*龙的方式就是以钵盛之。钵为比丘盛食物之用具,随身携带。世尊不欲伤龙体,故取随身钵将其收入钵中,也是合情合理。正是降龙事件所体现的释迦牟尼的高强法力和慈悲之心,使得迦叶诚心信服,率五百弟子皈依佛门,后迦叶成为释迦牟尼重要弟子,此降龙故事也流传甚远。降龙事迹非独见于释迦牟尼,目犍连号佛弟子中神通第一者,亦曾降服*龙。《经律异相》卷十四载《目连现二神足力降二龙王》曰:目连白佛:“我有四禅神足,常信行之。我能取是须弥山及两龙,着掌中抛掷他方。”……两龙闻之,即便降伏。目连还复沙门。龙化为人,稽首作礼,悔过目连:“愚迷狂惑,不识尊神,触犯云雾,乞哀原罪。”两龙忏悔,前受五戒,稽首佛足,作礼而去。目犍连在教化时常显神通,以示佛法广大。此取须弥山及两龙着掌中抛掷他方的不可思议事,便是其大神通的体现。而两龙因此神通力而降伏,皈依佛门。佛法东渐,传入中土后,一些高僧多行奇术,观者骇目。这些行高僧的奇术之中,亦有降龙之术。《高僧传》卷十载涉公事迹曰:涉公者,西域人也。虚靖服气,不食五谷,日能行五百里。言未然之事,验若指掌。以苻坚建元十二年至长安。能以秘咒咒下神龙。每旱,坚常请之咒龙。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中观之,咸叹其异。坚奉为国神,士庶皆投身接足。涉公与魏晋时入华的佛图澄等西域高僧一般,有奇迹幻术,如不食五谷、日行五百里、预言未来等,但降龙更是其绝技,并以此获得前秦皇帝苻坚的尊崇和士庶人众的膜拜。涉公降龙亦用钵,能使龙降于钵中,让君臣观看。此处可能因循了佛祖以钵降龙故事的元素。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土的概念中,龙王有司云雨的功能,涉公的降龙术针对中土龙的性质,增加了下龙降雨的功能,可以想见,在仰仗雨水灌溉的中原农业区,这种神奇的法术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yezizhua.com/dzcd/12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