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咽中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腹胀纳差,嗳气泛恶,倦怠乏力,大便溏薄,两胁胀满,面色萎*,形体消瘦,舌质淡,体胖大,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辨证要点:本证以咽中如有物梗阻,腹胀纳差,胸闷气短,大便溏薄,面色萎*,两胁胀满为要点。
辨病程:脾胃虚弱所致梅核气,临床上形成此病机需有一个过程。多在脾虚基础上,因虚致实,土壅木郁,痰气交阻,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才可发病,故病程较其他证相对要长。
理法概要:脾胃虚弱之梅核气,主要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土壅木郁,痰气交阻,结于咽喉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开郁化痰。
方药运用四君子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参,白术茯苓橘红半夏厚朴紫苏郁金香附桔梗山豆根牛蒡子甘草
方中*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增补后天;橘红、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厚朴、紫苏行气开郁,导滞除满;郁金、香附疏肝理气;桔梗、山豆根、牛蒡子清利咽喉。
若脾虚湿盛,大便次数增多者,加泽泻,薏苡仁,以健脾利湿。
恶心欲呕者,加藿香,佛手,以芳香化湿。
腹部胀甚者,加砂仁8g,枳壳10g,以醒脾宽中。
脾虚食积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以消食化积。
湿郁化热者,加*连,竹茹,以燥湿清热。
咽干者,加麦冬。